艺术中国

“心物之争”:童话还是寓言 ——向京的意义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4-11 10:39:40 | 出版社: 新闻战线杂志社-艺树编辑中心

向京

向京 1968年,生于北京,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向京出生在一个自由、平等的家庭,在父母的支持下,她对绘画的热爱自在地成长。20岁出头的向京在中国美术馆看到罗丹的雕塑时,并没有像其他艺术青年那样激动与狂热,反而很平静。但从那一刻起,做纯粹艺术的梦想开始生根。面对一个已然确立的自我,超越几乎总是艰难的;对于向京以往的作品,观众们很容易构建起一种线性的阅读秩序——题材被限定在女性世界,视角始终是个人化的内在透视,形象是写实的但具有格外强烈的心理张力,在整个当代艺术的语境里,它们罕见地凸显着对于生命本质的观照,因而被视为一种超越了年代现实的精神战利品。

凡人—软体--玻璃钢着色--103cm×135cm×65cm--2011年

当艺术家将自身的注意力与话语凝聚、集中于一线,由此造就一个鲜明的自我面貌,同时,也意味着舍弃——诱惑始终存在,道路还可能分叉,到了一定的时刻,问题就会给出:是继续深化过往的表达?还是结束单一的创作方向,向记忆和经验索取别的可能性?向京的回答是后者,2009年,在结束了“全裸”展览之后,她就已经宣称告别(至少是暂时地告别)女性题材的表达,随后,在她的生活中,“告别”成为了一个关键词,她经历了丧父之痛和从生活、工作数年的上海重归故里北京,与此同时开始孕育着一个庞大的创作构想,且一直秘而不宣,新的作品逐渐开始浮出水面,它们被分为“杂技”与“动物”两个系列,这两个系列可谓具有征兆性的文本,既可视做庞大构想中最先实现的部分,也可以理解为她处在转变过程中的自我的试运行;就在离她现今的工作室不远处,从铁路博物馆开出的新型火车时常轰响在环形铁轨上。

1  2  3  


下一页韩朝专栏上一页世俗时代的感觉逻辑——陈庆庆访谈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艺树第六期
· 关于身份的悖论
· 永远的新鲜 ——当生活遇到艺术
· 崔岫闻:艺术为人类未来服务
· 世俗时代的感觉逻辑——陈庆庆访谈
· “心物之争”:童话还是寓言 ——向京的意义
· 别在意性别,请关注生命本身——王一涵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