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涵北京中艺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因其出众的容貌深得时尚圈的宠爱。她曾是一名油画系的学生,也曾在研究生阶段就担任索卡画廊的总经理和艺术总监。现在的王一涵掌舵中艺博,在男性居多的艺术圈儿里独具风采,备受瞩目。关于女性与艺术,她向《艺树》道出了切身体会。 采访者:艺 树(以下简称树) 受访者:王一涵(以下简称王) 树:作为女性,又从事和艺术紧密相关的工作,您如何理解女性与艺术的关系? 王:从社会学角度看,不可否认这是一个男性为主体的社会,当女性在某一领域中想取得一定成就时,往往要付出比男性更多的努力,因为要平衡来自社会、家庭和性别带来的各种压力。在艺术领域更是如此,很多优秀的女性艺术家,首先进入人们视野的不是其艺术成就,而是其女性的身份,这也是为什么没有“男性艺术家”的说法,而“女性艺术家”的说法很普遍的原因。 但是从另一角度看,女性艺术家具有独特的艺术感受力,女性天生的特质比男性更敏感和细腻,这在艺术创作时是种优势。有些女性艺术家的作品在视觉呈现和表达主题方面非常女性化,而有些女性艺术家对人生和世界有严肃的思考,并不比男性有局限性。 除了越来越多的女性投入艺术创作领域,同时,在艺术行业中也有非常多的女性从业者成就出众。所以我个人并不认为性别很重要,关键是作为一个生命应该有什么样的价值。 树:作为博览会组织者,据您观察,博览会上出现的女性艺术家作品比例占多少?反应如何? 王:博览会是一个开放的公平的平台,我们并没有针对参展的女性艺术家做过专门统计。目前几乎每家画廊代理的艺术家名单中都有女性艺术家,在历届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中有很多女性艺术家的作品来参展,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销售成绩,曾经多次出现作品在展会中销售一空的情况,可见市场对女性艺术家作品的认可和热销程度。 在今年的中国画廊国际博览会上,观众可以欣赏到来自日本的活跃于国际舞台的著名女性艺术家Murayama Ruriko(村山留里子)的作品。她的雕塑具有非常女性化的装饰效果,虽然她的作品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到中国,但仍然期待中国观众的反馈。在来自中国的参展艺术家中,宋易格、马秋莎、陈慰等在新锐女性艺术家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近几年在学术界和市场中都受到广泛关注。 树:您对女性艺术的未来怎么看? 王:出生于上世纪60代以后的艺术家如装置艺术家林天苗、画家喻红、雕塑家向京等等,在中国当代艺术界都已拥有其不可替代的成就和位置。当然,这不仅仅因为她们身为女性的身份。而这些女性艺术家在进入不惑之年的同时,她们对于生命和艺术的思考也进入了更为成熟的阶段。 相比之下,80后艺术家是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看到的是社会发展之快,感受到的是科技与信息急速膨胀的时代,所以其中的女性艺术家对于性别以及女性的社会身份等问题并没有强烈的诉求。在她们的创作中往往更多的是对于童年的怀旧、自我世界的情绪等等,更专注于内心的感受和表达。 树:在您读书时,对自己的哪幅作品印象最深刻?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 王:我还在北京上研究生的时候,曾经在王府井的皇冠假日酒店参加过一个叫《本色》的展览开幕式,当时正逢三八妇女节,而这次展览汇聚了当时最为活跃的几位女性艺术家的作品。我记得有夏俊娜、闫萍、蒋丛艺等等。她们的艺术创作风格各异,每个人的特点都很鲜明,女性艺术家特有的对色彩的敏感以及丰富的情感世界,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树:和我们谈谈新一届的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的方向吧,有什么新的思路? 王:本届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CIGE2012)的方向主要是展现亚洲当代艺术的魅力,您将看到众多来自日本和韩国等亚洲区域的顶级画廊和他们带来的知名艺术家。 对亚洲艺术生态的关注是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所坚持的理念之一。今年在我们常设的艺术项目之一"Mapping Asia:亚洲年轻艺术家个展”中您将看到来自亚洲的将近二十位年轻艺术家的个展。此外,在我们规划的全新艺术项目“Guest Country 2012-——主题国邀请展”中邀请到韩国策展人李大衡(LEE Daehyung)先生,他将策划以韩国新媒体艺术为主题的精彩展览。 作为商业平台的同时,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也一直在打造具有学术思考的艺术项目。其中常设的“Subliminal非营利艺术机构展”今年邀请到了来自上海的民生现代美术馆、喜马拉雅美术馆以及来自亚洲的一家著名美术馆。这些优秀的美术馆将在博览会期间展示以及交流非营利艺术机构在体制建设和运营中的经验和成果。本届为了深化对学术项目的探索,特别规划了“CIGE Project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会邀请一位在学术领域有突出成就的策展人,在展厅200平米的公共空间策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