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牧 刘牧,笔名怀谷,1947年生,北京通州人。山水画家,美术教育家,早年创建北京珐琅厂技校并任教;1995年至1998年客座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画室;2004年后,从教于中国国家画院教育培训中心。出版有《刘牧画集》《一地棒子——刘牧学画四十年》《当代名家艺术观——刘牧教学篇》《唯心是画——刘牧作品精选1.2.3卷》《刘牧山水写生画集》《中国名画家全集当代卷——刘牧》《中国美术大事记2008——刘牧》《云来云去——青海、玉树、囊谦》《放心斋说画》。 艺树:今天谈中国画的发展,总会谈到当代性问题,您怎么看? 刘牧:我们首先从中国画这个概念的产生谈起。中国画大致可分为两大段,古代和近代,古代并没有“中国画”的叫法,只有“画”的概念,画和我们后来说的中国画的含义并不一致,画是基于传统文化产生的;但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西洋画进入中国,为对应西洋画才诞生了“中国画”这个概念,有点像国货与洋货的区别。正式地提出“中国画”应该是在1949年以后。如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画的概念是基于西学的基础再回头审视中国传统文化时才有的命题。所以说,我们今天谈的中国画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画,已经是国学和西学融合后产生的概念。中国画的名称本身就已经具有当代性。 艺树:像“中国画”概念的诞生很多人并不了解,这种对艺术基本知识的普及现状如何? 刘牧:普及工作做的还不够。艺术知识普及投入的力量比较少,连当代美术史都还没有人写。业内人士多少了解一些,普通人可能一点儿都不了解。学术界的人也很少通俗地解释这些概念,这提示我们不要认为一谈艺术就认为是专业人士的事情,其实很多学术概念是和老百姓联系在一起的,因为文化和大众相关,艺术是所有人的艺术。 艺树:您怎么看待中国画在当代的影响力呢? 刘牧:现在声光电的艺术影响力大些,而静的艺术影响力相对小。但是古语说文武之道 ,一张一弛。只有动没有静是不行的。现代人提倡慢生活,其实就是静生活。精神首先应该是安静,自得,这样才会得到滋养。 艺树:您说的这个“静”是什么涵义? 刘牧: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髓就是“静”和“远”。“静”体现的是宇宙的恒定模式;而“远”是“静”的深度,比如太空是静的,非常深邃的,是无止境的。也只有静了才能深,才能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