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福东.《留兰》. 影像. 2003年 在这次展览中,大量的小人书作为装置一样的作品被陈列出来,一方面体现了传统水墨的阅读性,另一个方面也展现了时代的命运,对阅读性的丰富是难得的,传统文人画其实是可读可品味的,不是西方的看视或者凝视方式。线条的人间化,不禁让我们想到人间佛教的努力, “在线”人间——顾名思义也是——“再现”人间的悲欢离合!汉语的音义双关让我们一下子领会到策展人把中国文化线条的命运与西方再现或者表现的观照方式一下子奇妙对接起来了。面对现代性试图容纳凡俗性,并且让一个个个体在阅读中进入这个具有历史感的叙事,成为艺术文本的一部分。其中还有一些年历,民间年画等等,都充分展示了水墨线条无处不在的生命力。 当然,外国艺术家对线条的理解,尤其是日本艺术家,主要从装饰性,从图案性,还有手工感上扩展着水墨的边界,如同影像技术对水墨的扩展,已经彻底超出了水墨边界,但却又余留了水墨的某种精神气质。 水墨艺术, 无论是语言形式上 “线”的游走、变化,还是艺术内容上还原山山水水的气候特征,传统山水画里有中国人不厌其烦的吟之咏之、描之空之的风雨晴晦,气韵生动流变的是气,其实也是气候,是时间,是机。即水墨还有着流动,渗透,渗染的一面,这一面让水墨的时间感更强,而且如果与影像的时间性结合,会更加富有表现力,“水墨的流变性”,可能成为水墨国际化的一个新的机会,这一次的展览,这个方面得到了充分表现,值得我们好好关注! 西方图像艺术在绘画中走至印象派、立体主义等现代绘画艺术的同时诞生了影像艺术,绝不是偶然的,印象派、立体主义、影像等都是作为空间的图像艺术向时间裂变的另一图像艺术变体。影像以每秒24帧画格的运动方式(无论胶片时代的真实运动还是数码影像时代的虚拟运动)记录着或模拟着现实中的运动着的世界,即便是动画片也是如此。所以说,现代绘画一直在走向时间,能否说也是在走向时间所代表的 “东方”?而“水墨-影像”就是其中很有趣的一个会合处,因为水墨与影像最本质的共同点就是时间性。 …… “在线人间”的展览,打开了一个观众可以参与的世界,一个可以被不断解释与阅读的充满怀旧与梦想的世界,这是一个线条自身生长的生命史,线条的过去与未来在这里得到了紧密关联。(文章有节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