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视觉运动”架上绘画研究系列之一
—— 一种艺术内部问题研究的绘画(节选)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3-25 13:44:44 | 出版社: 中国当代艺术基金出版社

 
仇晓飞作品
 

架上绘画是视觉艺术中的一种,它的传播与生成依赖于感知。其作为“人的延伸”,传达了独特的讯息,它不仅是一种传达信息的形式,同时也对其所表现和传达的信息、内容有着强烈的反作用力。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之下,架上绘画的研究所探讨的是图像与语言、感知与再现、自我与他者、自然与文化、现实与虚构、历史与记忆等不断运动中的关系。无论这种研究多么复杂,我们仍要回到视觉图像这一研究对象上来,艺术史及视觉文化仍是围绕着视觉图像展开。

绘画是视觉的世界。在观看作品时,观者付诸了大量的经验、知识、情感和体力。观者通过图像与艺术家进行交流,艺术家通过图像使用各种语言、标示和符号将情感状态、创作冲动表达产生并持续下来,绘画作品在这里成为一种中介空间,它勾连了不断变化的交流关系。

在艺术内部遗留了诸多问题,既有视觉上的,也有文本上的。这些问题不仅是在艺术理论研究中不断进化、繁衍、争执、抵抗,同时也给绘画实践带来了一种新的观念的可能,此时的绘画不再仅仅是为主题服务的工具,而成为产生观念的场所。即: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研究这些艺术内部的制度问题,并利用绘画这种媒介形式来质疑绘画。用绘画这种观念文本来生产新的观念,用视觉进行反视觉,用观看进行反观看。这种探索并不仅仅是一种反抗绘画经验与认识的姿态,它也是对今天的绘画体制化、工具化的反思、更是一种带有研究态度的实验性。

 
邓倚夫作品
 

艺术究竟遗留下了哪些有趣的问题?从艺术是什么开始到艺术的生成、艺术的功能,艺术的形式、艺术的材质、艺术的结构、艺术的制作、艺术的序列关系等一些列艺术语言的细节问题都构成了艺术内部的观念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艺术与文本、艺术与概念、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心理学、艺术与自然又成为隐匿在艺术语言的细节问题之下的核心底色。在这个基础之上,艺术家对艺术内部问题的研究就不再仅仅停留于艺术这一狭小的学科之内,它寓意着一种更为开放的态度,并且通过对艺术内部问题的研究展开对艺术与其它学科之间关系的重新梳理与确认。这些显现与隐藏的问题成为艺术家从事绘画内部问题研究的兴奋处与实践点。

艺术家对于绘画规则与制度的好奇与不满,使得绘画的构成中存在着诸多可疑之处,我们以绘画中在视觉传播的序列和基本成分为例:点构成线、线构成形状、形状堆积出现体积、体积因大小比例衍生出空间,同时平衡、方向、明暗分布、透视、构图比例、颜色、颜色属性等成为形成视觉图像的基本元素,它们不断地被艺术家调试、制作、选择、修正,最终完成艺术作品。这些序列与基本成分都可以被艺术家视为一系列问题,成为具体的研究对象,艺术家有意识地对绘画的主流话语进行质疑、反思、批判、思辨、创造、试验,从而完成一项对于艺术内部问题研究的视觉实验。在这一过程之中,绘制与观看的关系、绘制与认识的关系、绘制与力的关系、绘制与自然结构的关系、绘制与视点的关系、绘制与绘制工具的关系、绘制与再现的关系都构成了复杂的、颇为有趣的概念关系与观念问题。在这个意义上,它不只是视觉图像的纯粹视觉问题,也是建立在视觉图像分析方法基础上的视觉政治学研究与哲学形式的思辨。并通过系列的、深入的、开放的问题研究对视觉这一文化现象起到推动作用,使得绘画释放新的能量,并期冀产生持续的运动实验,获得更为广阔的空间。

下一页王广义:“雾状思想”与“不确定”上一页“在线人间”水墨的“民国风”与影像的“流变性”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艺术时代2011年第一期
· 当代艺术的境遇与变迁
· 把风暴引进更高的城邦
· 微言大义
· 灵魂的队伍
· 2010中国当代艺术金酸莓奖
· 2010中国当代艺术金棕榈奖
· 当代精神的艺术救赎
· 心灵的自由与人性的回归
· “在线人间”水墨的“民国风”与影像的“流变性”
· “视觉运动”架上绘画研究系列之一
—— 一种艺术内部问题研究的绘画(节选)
· 王广义:“雾状思想”与“不确定”
· 多多:耕犁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