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玉器上的螭纹及其时代特征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9-11 15:57:31 | 出版社: 中国文博网专稿


图一 河北省平山县中山王墓出土玉璧(战国)

螭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属的蛇状动物。一说为黄色的无角龙,《说文·虫部》有释:“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从虫,离声,或无角曰螭”。一说为雌性的龙,《汉书·司马相如传》有“蛟龙、赤螭”之载,张揖的注释称:“赤螭,雌龙也”。其名称又叫螭虎、螭龙。其形盘曲而伏者,称蟠螭。

螭纹是中国古代玉器中很重要的纹饰,战国时出现,此后延续。唐、五代不见。宋略少,元代始,玉器上的螭纹又多起来。它的主要特征是躯干四肢似龙,头似虎。

战国时期螭虎纹的特征为:猫耳上耸,圆脸。细眉,圆眼或橄榄形眼。鼻直而长,向下延伸到下颚处。螭身纹饰以阴线勾勒,额顶饰有﹀纹,粗颈长且多左弯。颈部饰双弧线。四肢线条弯曲,后腿长,单侧肢爪上翘,关节处饰有卷云纹。背有单或双脊线,两侧饰有竹节纹。尾长而弯卷,出现绞丝尾。(图一、图二)

西汉与战国相比变化较大。主要表现在:双耳下垂。眉上竖并内勾,眼珠四周用偏刀法切削,眼珠突出。鼻梁出现凹槽,面部立体感强,腮部、额头、鼻头、吻部突出。背部有人字纹脊线,双肩凸起,四肢三爪在身体两侧,强壮有力。腿部带细毛。尾部出现卷云纹。出现长角及穿云螭。(图三、图四)(全文见《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第31期)

 

下一页精选文章上一页居廉《花鸟人物山水册》解读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文物鉴定与鉴赏第三十一期
· 文物艺术品物证司法鉴定势在必行
· 赵之谦与潘祖荫的金石之交
· 安康博物馆藏《松阴草堂图》之真伪辨析
· 干预性保护对壁画本体影响的探析
· 古道上散落的珍珠—联珠纹
· 海上奇葩 民间斗艳
· 关于元青花的思考
· 玉器上的螭纹及其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