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赵之谦与潘祖荫的金石之交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9-11 16:19:09 | 出版社: 中国文博网摘录


滂喜斋

赵之谦(1829~1884年)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铁三,又号悲庵、无闷、梅庵等。工诗文,擅书法。篆刻上三十岁前学浙派,之后学皖派并直接研究汉玺印,在边款的刻制上,开创了以北魏书体刻朱文款识,以汉画像入款的新风,实现了他“为六百年来摹印家立一门户”的抱负。

潘祖荫(1830—1890年),字伯寅,号郑盦,苏州人。世人知道潘祖荫,多是因为他曾当过清朝刑部尚书。作为道光咸丰年间清流派一度的掌门人,除了议论朝政之外,三代钟鼎,秦砖汉瓦,魏晋碑帖以及宋版图书,成了他搜罗的对象。滂喜斋所藏古籍,不以繁富相炫,而以世间稀有秘籍精品称甲吴中,闻名南北。

清同治三年(1864年),潘祖荫结识了进京参加会试,但却落第的赵之谦。潘氏十分赏识赵之谦的才华,从潘祖荫为赵之谦的《悲盦居士诗剩》作跋中可见:“大集捧读三日,自口至心惟有佩服而已,觉二百年来无此手也。”同治八年(1869年),赵之谦为潘氏治“滂喜斋”巨印,去函略谓:“大印已毕工,谨呈上。……不识长者以为何如?”赵之谦长潘氏一岁,此处称“长者”,盖是尊敬潘氏的缘故。潘祖荫刻《滂喜斋丛书》第一集,赵之谦为题端。潘祖年《潘文勤公年谱》记同治十年(1871年)两人“访求古籍,得宋元椠本甚多”。赵之谦得胡仁圃《虞氏易消息图说》和叶润臣《桥西杂记》等稿本,均为潘氏辑入《滂喜斋丛书》。赵之谦居京师,经济本不宽裕,尝拟捐同知衔,“议叙知县,……所费千金,潘伯寅侍郎已助百金”。由此可见,他与潘氏的关系,决不是泛泛的。

潘祖荫所用印章,均出自赵之谦之手。赵之谦36岁时为潘祖荫刻“吴潘祖荫章”正方白文印,边款为“同治甲子二月,赵之谦为伯寅光禄勋制”。41岁时为潘祖荫刻“滂喜斋”正方朱文印,边款为“同治己巳春三月,赵之谦刻呈伯寅少司农鉴正”。43岁时为潘祖荫刻“吴县潘伯寅平生真赏”正方细朱文印,边款为“同治辛未五月九日,赵之谦刻”。刻“郑盦”扁方朱文印,边款为“郑盦司农藏书之印,同治十年,之谦作”。刻“潘祖荫藏书记”长方细朱文印,边款为“郑盦司农收藏宋元秘本之记,同治十年九月,谦”。(全文见《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第31期)

下一页安康博物馆藏《松阴草堂图》之真伪辨析上一页文物艺术品物证司法鉴定势在必行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文物鉴定与鉴赏第三十一期
· 文物艺术品物证司法鉴定势在必行
· 赵之谦与潘祖荫的金石之交
· 安康博物馆藏《松阴草堂图》之真伪辨析
· 干预性保护对壁画本体影响的探析
· 古道上散落的珍珠—联珠纹
· 海上奇葩 民间斗艳
· 关于元青花的思考
· 玉器上的螭纹及其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