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古道上散落的珍珠—联珠纹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9-11 16:11:50 | 出版社: 中国文博网专稿


图二 龟兹王子像

西域纹饰名目繁多,璀璨夺目,它附丽于青铜器、古建筑、玉器、石器、甚至石窟壁画上……随处可见,特别是“联珠纹”,在西域各种饰物中频频出现,影响深远。

联珠纹,顾名思义是由大小相同的圆圈或者圆珠连续排列成的一种装饰图案,在建筑中一般被用于辅助纹样,为不同图案的分界,或者用来装饰条状物件或建筑件。而在纺织品图案的构成上,往往用联珠纹编制大框架,在框架中染出或者编制出动物、花卉等纹样,用于服饰的装饰。通常认为联珠纹样是盛行于萨珊时期波斯的纹样,被萨珊波斯广泛用于编织物、宫廷建筑的浮雕、萨珊银币以及各种器物上,同时在中亚地区也广泛流传,可以说是最能代表中亚艺术特色的图案之一。其中联珠圈纹中饰鸟兽是典型的萨珊联珠纹,此时中国对应的历史时期,当约为南北朝至唐中叶。这一历史时期图式纹样主要集中保存在墓葬陪葬品、佛教造像、洞窟壁画上,以洞窟壁画为最多,像一颗一颗大大小小的珍珠,星星点点的洒落在祖国山河的各个古道上。

联珠纹的产生与发展是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中国新石器时代马家窑马厂型中就出现了典型的联珠纹。新石器彩陶文化中曾一度持续出现了联珠纹。联珠纹是青铜器中出现最早的纹饰之一。(全文见《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第31期)

下一页海上奇葩 民间斗艳上一页干预性保护对壁画本体影响的探析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文物鉴定与鉴赏第三十一期
· 文物艺术品物证司法鉴定势在必行
· 赵之谦与潘祖荫的金石之交
· 安康博物馆藏《松阴草堂图》之真伪辨析
· 干预性保护对壁画本体影响的探析
· 古道上散落的珍珠—联珠纹
· 海上奇葩 民间斗艳
· 关于元青花的思考
· 玉器上的螭纹及其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