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居廉《花鸟人物山水册》解读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9-11 15:59:40 | 出版社: 中国文博网专稿



居廉(1828—1904年)是晚清时期岭南地区著名的花鸟画家,是近代“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1879—1951年)、陈树人(1884—1948年)的业师,其画风对近代广东画坛影响极大。

关于居廉的从艺经历、艺术特色与艺术成就,笔者已撰有多篇文章论及,其中《居巢居廉研究》(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和《南粤先贤传·居廉》(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两书论述最为详备,此不赘述。这里重点解读一套近日发现的居廉《花鸟人物山水册》。该画册既有花鸟,也有山水、人物,囊括了居廉擅长的各个绘画门类,可谓集居廉绘画之大成,可圈可点。

该画册12开,其中花鸟7开,人物2开,山水3开,均为绢本设色,每开纵35厘米、横28厘米。其中有两开署款,一开款署曰:“壬辰重九为瑞符先生大人鉴正,居廉”,“壬辰”即光绪十八年(1892年),时年居廉六十五岁;另一开则署穷款“古泉”。从画风、署款看,该画册乃居廉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

首先看看七开花鸟。七开花鸟分别为两开《藤花小雀》、一开《螳螂捕蝉》、一开《蚱蜢藤花》、两开《蔬果》、一开《蜂蝶花卉》。

居廉的花鸟最远可追溯到恽南田(1633—1690年)的没骨花卉,再受到宋光宝、孟丽堂及堂兄居巢(1811—1865年)的影响,在师承前人的基础上,重视写生,笔致兼工带写,赋色华妍,尤其注重从造化中吸收灵感,因而花鸟草虫,涉笔成趣,形成了一种被称为“居派”(又称为“隔山画派”)的典型画风。这七开花鸟草虫便是“居派”画风的。《藤花小雀》中之藤花,很明显采用了居廉惯用的撞水撞粉之法,写实中兼带小写意,是对恽寿平没骨画风的一脉相承。居廉的花鸟草虫画中,为数最多的莫过于时卉、岭南瓜果的写生,这类作品也是居廉画艺之精华所在,在这本册页中,所画蔬果、草虫等便是如此。近人张白英在《画人居古泉逸话》中称其“写花得向背掩映之神,故极妍尽态,而叶能反折得势,枝能秀劲生动,又得风晴雨露月雪之变态。多写生,得花叶形状之真确,多悟想,得章法位置之巧妙,故能随意挥洒,遂成妙图”,从这几件花鸟册页中,可以看出这种评价是很有道理的。

其次再看看居廉的两开人物。人物画并非居廉所长,但却也能独出机抒,在晚清岭南画坛可圈可点。他的人物画,大抵可分为仕女、钟馗、寿星、罗汉、文人雅士、市井人物几类,现在所看到的两件仕女,婉约而纤细,线条遒劲,赋色秀雅,工整中不乏写意,可代表其仕女画的基本风格。

居廉的仕女也如从兄居巢一样,大抵从改琦(1773—1828年)、费丹旭(1802—1850年)得径,赋色雅妍,写实重于写意。这两件仕女画,所写人物柔弱,神情幽怨,反映出晚清时代的审美时尚。在人物画方面,居廉的画风表现出的岭南特色并不明显,相反,受主流画坛影响较为深远,从这两件仕女画便可见一斑。(全文见《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第31期)

 

下一页玉器上的螭纹及其时代特征上一页关于元青花的思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文物鉴定与鉴赏第三十一期
· 文物艺术品物证司法鉴定势在必行
· 赵之谦与潘祖荫的金石之交
· 安康博物馆藏《松阴草堂图》之真伪辨析
· 干预性保护对壁画本体影响的探析
· 古道上散落的珍珠—联珠纹
· 海上奇葩 民间斗艳
· 关于元青花的思考
· 玉器上的螭纹及其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