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游离于“形意”的中国抽象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7-23 14:32:29 | 出版社: 《艺术虫》杂志

朱德群作品(选自朱德群画集)100×73cm

“抽象”一词,源于西方。在20世纪之前,无论是在欧洲还是亚洲大陆,在艺术的意识形态中都还没有出现特定的“抽象”概念。在1908年,以G.布拉克为代表的立体派绘画确立,为抽象艺术孕育了发芽的土壤,立体画派所推崇的追求几何形体、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为抽象艺术提供了一个可供发展升华的表现形式。及至毕加索,他热衷解构物体于画面之上,无尽的夸张、变形,他将这种三度空间归结于二维平面的绘画发展到极致,说他是抽象艺术成型前期的创始人也不为过。而康定斯基的《即兴》与蒙德里安的《红黄蓝构成》的横空出世,则让抽象审美成为了架上绘画的主体,“抽象主义”正式进入了艺术主流意识形态,进而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阵“抽象”大潮。

20世纪80年代,抽象艺术如同一颗原子弹,迅速而威猛地侵入中国,打破了由传统艺术形式“一枝独秀”的局面。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抽象艺术为当时中国的艺术家提供了全新的艺术形态;作为中国当时的先锋艺术,抽象艺术对当时中国的艺术思想和形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那时期的艺术氛围受到中国政治大环境的渲染,外来的抽象艺术一度被“制造”成一种伪抽象——其美名曰“具有中国特色的抽象艺术”,这种伪抽象艺术是时代制造的特殊产物,正如雅克•巴尔赞所说的:“它是革命艺术提供的方式,即艺术的目的是要形成政治革命。把一种艺术风格或者艺术技巧称为革命的,这种做法本身仅仅表示,它看来是新的是与以前的风格或技巧对立的”。这种“历史武器”式的抽象艺术,自然而然的,会随着历史的车轮慢慢消淡,而“抽象”这一艺术概念则开始变得纯粹而深化,更多的中国艺术家开始剥离负载在“抽象”表面的虚壳,追求真正地“抽象”本身的艺术内涵。

朱德群--火熾的中心--200cm×200cm---2003

1  2  3  


下一页皮道坚:中国抽象艺术需要走出自己的路上一页抽象艺术需要“晚熟”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艺术虫》第一期
· “无相”地带的“果实”——谈程毅的艺术创作
· 李向阳采访
· 刘浪的“流浪”情结
· 抽象艺术需要“晚熟”
· 游离于“形意”的中国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