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阳作品-空灵系列-3--布面丙烯、丝绸-270cm×70cm-2011 有人说,“抽象”这一概念来源于西方世界,而中国并没有如同西方欧洲世界一般,经历过工业文明洗礼,我们对于“抽象”只是一种接受与继承的关系。其实也不尽其然,中国文化、中国哲学以及中国艺术自古以来都是讲究“抽象”的,尤其是在艺术领域,绘画、诗歌、音乐、戏剧都是具有很强的形式抽象的艺术体系。由于古代中国绘画的创作几乎都掌握于文人之手,所以中国绘画是集哲学性与文学性之大成,它将中国“空”与“无”的抽象哲学思想通过水、墨、纸、色跃然于画面之中。正是受到道家和佛教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绘画不讲究“实”,追求的是“虚实相生”,着墨讲究“以少胜多”,追求写意,而“书画同源”将书法的“骨”和“神”植入绘画之中,使画面物象的构成和用笔更加丰富多彩。所以,中国传统水墨从“形式”上立意于“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的意味,从“意境”上则凸显“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止之而神欲行”的境界,从而呈现出抽象和空无的性质和概念。到明清时期,八大山人、徐渭和石涛等名家的水墨大写意绘画,将传统的“中国抽象”发展至顶峰。 随着中国社会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从以阶级斗争为纲领的意识形态转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意识形态起,中国的生产方式正在慢慢转变,中国的艺术意识形态也在发生变化,一直拘于传统水墨形式的“中国抽象”在这一点上与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找到了新的契合点。“85新潮”以来,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双重语境下,中国抽象艺术不断遭遇种种极端的视觉形态,一部分艺术家接受了西方世界“抽象”的概念,追求理性的、及简的艺术形式,打破了常规的视觉经验,纯粹由色彩、构成、符号、点线面、肌理构成画面,在这些纯数理性的元素中融和中国玄学精神——例如朱德群的作品,他专注于线条与色彩本身,光线的描写与空间的塑造是画面的重心,再以音乐性极强的运笔与节奏表现中国绘画中“形式”与“意境”的融合;李向阳从劳森伯格的作品中得到灵感,作品《空灵》系列将中国人对“物质”的理解架入后现代艺术的语境中,在“线”与“力”的异空间里表现了中国精神主义的精髓。而在创作手法上,艺术家们不限于传统水墨或者布面油画,有些甚至将水墨与油画综合一体,运用西方绘画的创作手法,绘制中国传统绘画的内容与内涵,在中国传统哲学理念中,加入富有时代感的材质或者元素。赵无极将中国传统山水中的大意像营构与西方绘画的形式中,将关于自然的憧憬与感受中上升为抽象语言。另一部分艺术家则在中国传统水墨绘画的语境中寻找与新兴艺术形式的贯通点,在学习西方形式之美的同时,回归中国传统绘画的抽象哲学内涵,吴冠中在这一问题上提出“抽象艺术本土化”——主要探讨中国抽象的“形意”问题;谭平将德国抽象艺术中的“理性几何”运用到作品中,再赋予中国禅宗思想。而90年代末的“实验性水墨”在现代抽象艺术与传统艺术的交融下孕育而生,它比中西结合的“意象派”更具有时代意义和开创价值,“实验性水墨”在形式上偏离了国情审美基础、官方意识形态的现实环境,而在它的表达形式中需所呈现的“抽象性”则让它成“中国抽象”的一大特色类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