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诞生以文明的建立为正式标志,但正如云气的聚散,人类的文明时常处于起伏中。时下,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使得世界联结的程度更加紧密,而物质的联系始终无法取代文明的融合。在有了重新正视传统文化资源的条件后,“文化复兴”成为当下中国所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 “五四”以来中国对于传统文化负面因素的长期批判,导致传统文化难以转换成现代性的思想资源,西方的文化观念在中国的过度传播也时而遭遇“水土不服”。而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必须有更合理、更符合本土情境的文化作为支撑,否则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当然,“复兴”并不是对经历了现代性洗礼的当代文化的贬斥,也不是对传统文化简单的复制(那样将是历史的倒退),而是在全球性的文化视野中,吸收西方、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因素,进行的更具前瞻性的创造性转化:将现代文明价值体系与中国的独特智慧与经验,在新的当代文化生态中进行结合,并形成不断反省、修正的良性文化循环系统。 文化复兴意识的萌发,应该是放眼全球后的抉择。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西方乃至全球提供了近代与现代文明的基础价值观。而在由西方衍发的现代文明遭遇困境的今天,对本土文化的重新审视,是希望能为世界性的良性未来提供新的视角与可能性。作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当代艺术应当承担自身的文化责任。但当下的中国当代艺术,有混乱和低迷、僵化、萎缩之态。重新追根溯源,汲取中外的合理文化资源,成为具有普世性、前瞻性的良性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当代艺术的时代需求。 本期《艺术时代》以“文化复兴”为主题,邀请学者、艺术家、策展人等,就此问题展开初步讨论,并希望能引发文化艺术界进一步的思考和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