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郑国谷:艺术在“扩张”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7-29 15:47:57 | 出版社: 《东方艺术·大家》

 
郑国谷 加工厂 2007
 

新的生产模式会使艺术家的地位和身份发生变化,艺术以前大都是一个人来完成,那个时候范围比较窄,现在可能100人可以帮他完成,本来这张画是一米的,现在可以做一百个平米,最后完成的画巨大无比。如果有新的定义的话,那么当今的艺术家既是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同时又是个人的智慧创造的化身。

在团队主义与个人生产方面,我的选择是两手抓,比如“帝国时代”的建筑景观,它肯定需要一个庞大的团队来完成,至于阳江组的书法大部分都是自己动手亲力亲为。拿 “加工厂”这个展览来说,用的是阳江一间专业生产一次性眼科手术医疗器械的工厂,当时把它搬到唐人的空间里,让这个工厂的生产模式、管理模式与操作这条生产线的工人在这个空间里从事生产10天左右,11位工人与4个仿真工人混在一起工作,日日如是、亦真亦假,完成了一次移形换影、如影随形的特殊记忆。用以比喻艺术生产在当今的变化与拓宽,同时也借鉴和渗透到其它领域去了,它让我想起了90年代初,我们的领域还比较窄,我连做图片都挺难以让美术圈内接受,因为图片在当时也算是其他领域的,到90年代后期,开始接受了,也就等于拓宽和扩张了。

所以我觉得艺术已经越来越扩张了,已经渗透到很多领域,或者说,它借鉴了很多领域比较有优势的东西,艺术渗透到很多领域里面去了。这种生产模式的改变有利有弊。有利的是对比较好的艺术家,他会做得更好。弊端在于那些不好的艺术家也学到了这一招,学到之后如果乱用,就可能搞歪,制造很多垃圾,反而浪费了很多资源。当代艺术变得更加复杂多元,是越来越看不清楚了。

 
郑国谷 帝国时代施工现场

 

下一页奥利瓦给我们的,只是一个起点上一页张洹:艺术创作不是生产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东方艺术大家2010年6月
· “艺术”现场
· 该如何面对艺术大生产时代的创作
· 洪浩:“我们”使“我”快乐着
· 皮力:观念和制作过程可以分离
· 隋建国:艺术不光是巧妙的问题
· 徐震:创作模式需要被刷新
· 张洹:艺术创作不是生产
· 郑国谷:艺术在“扩张”
· 奥利瓦给我们的,只是一个起点
· 穿越意识形态的迷雾——孟禄丁谈30年来的中国艺术
· 本土资源的视觉再造——徐冰“凤凰”项目美术界学术座谈
· 当历史穿过摄影重归绘画——绘画的再现与摄影的再现
· 走向澄明:关于冯大中的近作
· 冯大中:笔墨的寓言
· 摄影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