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刘海粟出国游学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11-19 11:18:30 | 出版社: 同心出版社

  在以欢迎蔡元培为旨、文艺界名流云集的“梅花会”中,并未看到上海美专校长刘海粟的身影,在各种报端杂志记载的100多位参会者名单中,也没有看到刘海粟的名字。这委实有些奇怪,一向喜欢人多热闹的刘海粟这一天为什么没有来呢?

  1926年春天的刘海粟正陷在模特儿事件的争端旋涡中,虽然身遭军阀的威胁恐吓,但在文艺界却博得了文艺斗士的美誉。而刘海粟与蔡元培私交甚笃,按说没有理由不参加这样一个盛大的“梅花会”。刘海粟为何没来,至今无据可考。

  纷纷扰扰历时十年的裸体模特儿风波在1926年结束,原本以为能清清静静投入教学与绘画的刘海粟旋即又遭遇了又一场风波:###。

  上海美专经过十几年的经营,已经颇具规模。正当全校师生们积极筹备美专校庆的时候,一个偶然的事件又把刘海粟推到了风口浪尖。

  1926年11月下旬的一天,西画系主任王济远正在上课,外班的一个名叫朗应年的学生擅自走进教室与班上一个同学讲话,旁若无人,王济远忍无可忍,喝令朗应年出去,朗应年不服,与王济远发生激烈争执。

  朗应年在学生中间有些影响力,与王济远结怨后就煽动学生组织学生会,要求学校开除王济远。学校不能容忍这样无礼的要求,开除了以朗应年为首的三个学生,学生会组织学生罢课,王济远愤然递交了辞职函。事情越闹越大,不得已学校只好提前放假。但是这个决定又遭到了学生的反对,有一部分对美专不满意的老师随即带领一部分学生又成立了新华艺专。走了一部分老师和学生,上海美专的元气大伤。

  第二年开学时,去新华艺专的学生又要求返校,与校方发生冲突,事情演变愈来愈厉害,刘海粟在各种压力下被迫辞去了校长职务。

  关于1927年学生风潮的事件起因,刘海粟在时隔几十年后说,起因是潘玉良。在一次电视采访时,刘海粟说:“潘玉良在上海美专读书时,大家并不知道她出生青楼。有一次周末开同乐会,师生都要表演节目,轮到潘玉良表演时,她推却不了,就唱了一段《李陵碑》,字正腔圆的演唱,惊呆了所有在场的人,因为这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必受过严格训练,于是让同学起了疑心,才千方百计打听她的过去,才有身世泄密,闹出退学风潮……”

  学生退学风潮还未平息,上海又迎来了白崇禧部队,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新桂系,协助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建立了南京政权。一时间,上海陷于刀光血影、一片恐怖之中。刘海粟与章太炎、黄炎培等知名学者的名字一起出现在了国民党的“学阀”名单中。在黄炎培的劝说下,刘海粟离开上海,流亡日本。

  1919年,刘海粟曾经游学日本,这一次是流亡而去,心情大不一样。不过在日本,刘海粟遇到了同样流亡天涯的旧友、美专教员王济远,画家张善子,著名诗人柳亚子等,生活倒也不寂寞。

  柳亚子后来写了一篇文章记录了他和刘海粟在日本街头相遇的情景:

  1927年,我在日本东京市外井之头公园中,第一次遇到了他,却大家都在过着亡命的天涯。这时候的当局者,大概嫌我的思想太左倾了,以为是有什么嫌疑之类;而对于海粟,却又认为太右,加以“学阀”的头衔。做人是这样的不容易吧,我们一见面就笑起来。于是谈政治,谈文学,谈到拜伦,谈到曼殊,很是津津有味的。酒酣耳热之余,我便写了两首旧体诗送给他:


  相逢海外不寻常,

  十载才名各老苍,

  一卷拜伦遗集在,

  断鸿零雁话苏郎。

  白衣送酒陶元亮,

  皂帽居夷管幼安,

  一笑劝君钳口好,

  人间鸡犬尽淮南。

  刘海粟拜访了第一次来日本就认识的著名画家小室翠云,后来又陆续认识了日本画坛的桥本关雪、满谷国四朗等人。在日本两个月时间,收获颇丰,在朝日新闻社做演讲,并做了一个很隆重的画展,“刘海粟”这三个字便在日本画坛上响起来。

  1927年8月,国内形势好转一些,在蔡元培的信件催促下,刘海粟渡船回国。他向蔡元培提出想要出游欧洲学习的愿望,蔡元培时任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刘海粟的这一想法得到了蔡元培的大力支持,不仅仅为他提供了留学名额,还为他谋到了学院特论员一职,每个月有160元的收入,一下子帮刘海粟解决了生活上的后顾之忧。

  刘海粟很感动,写了一封信给蔡元培:

  屡蒙我公嘉惠提携,窃以为生平大幸。尝自傲曰,生平无师,惟公是我师矣。故敬仰之诚,无时或移。今更蒙许由大学院派赴欧洲研究,足见先生爱我之切,亦无时或易也。感激之情,更非区区楮墨所可表于万一。并希望此项使命形式先期发表,俾晚早日收束国内琐事,以决心渡欧也。

  1929年2月,刘海粟携第一任妻子张韵士、儿子刘虎赴欧考察,同行的还有画家张弦。在欧洲,刘海粟认识了早他两年来欧洲的傅雷,出于对艺术的热爱,两人很快成为至交,傅雷法文基础好,成了他的法文老师继而是左膀右臂。这段时间,刘海粟创作颇丰,在卢浮宫、奥赛博物馆,他临摹了很多著名画家的杰作,比如,伦勃朗的《斐西芭的出浴》以及凡高等其他印象派的作品。

  1929年9月,刘海粟在傅雷、张弦等好友的鼓励下,将《前门》一画送往法国秋季沙龙参展。后来,他的《森林》、《夜月》等四幅画又在蒂勒里沙龙参展。在欧洲,刘海粟与傅雷一道,游历了很多地方,他们一起乘火车去凡高苦难人生的最后驿站奥弗凭吊,与傅雷、张弦又拜访了巴黎美术学院院长贝纳尔和其他著名画家。刘海粟在巴黎风光无限,在1931年应德国法兰克福中国学院的邀请奔赴德国讲中国画学,在巴黎克莱蒙画院举行个人画展,其中《卢森堡之雪》被法国政府购买。巴黎大学教授路易赖鲁阿教授写序说:“刘海粟确是一位大师,因为他有他的信徒,这不但是中国文艺复兴的先锋,即于欧洲艺坛,亦是一支生力军。”时年35岁的刘海粟第一次在欧洲被冠以艺术大师的称谓。

  1931年9月,刘海粟与妻子张韵士,朋友傅雷、张弦一起离开巴黎,回到上海。此次欧洲游学,刘海粟可谓收获丰厚,他带回了大量作品,其中,《巴黎圣母院夕照》、《塞纳河》、《卢森堡公园》、《卢森堡之雪》等代表作均出自这一时期。尽管在赴欧之前,刘海粟就认识并接受了印象派和印象派之后的西方现代艺术,但他还缺乏对西方艺术近距离的品评与观摩,缺乏真实的接触,为期近三年的欧游,使得刘海粟弥补了这一缺失,并且,置身于西方艺术世界,更为有力地促使刘海粟去反观中国文化。可以这样说,刘海粟此次欧游,奠定了他此后一生致力于“中西融合”艺术之路的基础。

下一页大师初长成上一页徐悲鸿欧游归国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揭秘徐悲鸿与刘海粟半世纪争斗疑云:世纪恩怨》
· 缘起
· 引子
· 徐悲鸿和刘海粟
· 迥然不同的童年经历
· 落入包办婚姻的窠臼
· 徐悲鸿是不是刘海粟的学生?
· 刘海粟扬名“模特儿风波”
· 徐悲鸿欧洲游学8年
· “天狗会”与“天马会”
· 徐悲鸿欧游归国
· 刘海粟出国游学
· 大师初长成
· 徐悲鸿与刘海粟《申报》论战
· 暗战于中国近代美展
· 《画魂》中的潘玉良与真实的潘玉良差距有多大?
· 徐悲鸿是“美盲”吗?
· 刘海粟与傅雷交恶始末
· 江青给刘海粟做过模特儿吗?
· 刘海粟“骗奸”师母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