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艺术家的生意经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3-21 16:32:25 | 出版社: 《收藏投资导刊》杂志

稀奇商品-蛇王--尺寸:39.5x15x10.5cm-材质:玻璃钢手绘

对于其他跨界餐饮业的艺术家来说,不知道他的这个解释能否一样套用。

四大天王(张晓刚、方力钧、岳敏君、曾梵志)中的两个艺术家都跟饭店干上了,“刚去岳敏君在望京开的绿茶饭店感受了一下,”有网友在网络中晒出了几张餐厅照片,“来就餐的人很多,饭点的时候还需要排队,环境优雅,价格却不贵,据说很受附近白领喜爱。”相对于方力钧,岳敏君投资的餐馆比较低调,饭店的整体装修并没有凸显太多的艺术特色。

“万一哪天艺术搞不下去了,至少肚子不会遭殃。”有人认为艺术家开餐馆源于他们早期的贫穷经历, 艺术家们曾经为了追求自己的艺术理想,成名前都过过食不果腹的生活。方力钧在圆明园艺术区的时候很穷,在吃上面的理想是有足够的面粉,还能混点儿肉吃。

艺术家开餐馆也许是源于一种聚会情结。“贫穷的艺术家,满脑子装着艺术理想,大家境遇差别不大。闲来,聚在一起,喝酒、吃饭、吹牛、骂人、谈理想,”某撰稿人调侃说,“既然过不了上班族朝九晚五的刻板生活,又想维持艺术的‘无用’性,那就凭本事自谋生路吧。”再兵荒马乱的年代也离不开餐饮,天下太平更需要烟草和酒精,艺术家们别的不会,享受饮食生活却是擅长。饭馆弄点小情小调,酒吧里找些墨客骚人,“一来二去,就做起了饭店生意”。

无论原因是什么,这个与艺术不搭边的跨界生意,可是有赔有赚的,并不那么容易效仿。

在宋庄,也有不少艺术家跨界饭店生意。几间出租屋,几个人手就能够做起一个小餐厅。艺术家老马对记者笑言:“说是餐厅,更像个聚会点,我老婆做饭好吃,画画的朋友们经常过来聚餐,后来就有人提议开个餐馆。”类似于这种家庭厨房似的生意在艺术区并不少见。老马又说:“一般都是为了满足吃喝聚会的愿望,没有什么大的盈利,不能比方力钧他们了。”

其他艺术家在玩什么跨界生意

作为最先富起来的一批当代艺术家,方力钧、岳敏君跨界了餐饮业,其他艺术家虽然跨的范围没有那么大的宽度,但也各有千秋。

在日本,最会做生意的当属当代艺术家村上隆。他曾为路易威登设计全球知名、引发抢购风潮的樱桃包,不仅给商家带来了新奇的一面,更创造了一个无限大的盈利空间。在艺术越来越贴近生活的今天,艺术家为奢侈品牌进行跨界创作已经屡见不鲜。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与路易威登合作的波点系列产品,中国当代艺术家蔡国强与日本著名设计师三宅一生合作“爆炸时装”,丁乙应邀为爱马仕设计名为“中国韵律”的丝巾,光影艺术家陈曼与M.A.C携手推出的艺术彩妆跨界系列也已经上市了。当然,通过这些跨界生意,艺术家在获得不菲收入的同时,其知名度也有着很大程度的提升。

读懂了老一辈艺术家的生意经,年轻艺术家的跨界生意也做得如火如荼。在南锣鼓巷的艺术设计商店里,在三里屯的时尚沙龙,橱窗内都陈列着高瑀的艺术衍生品。其实早在2010年的时候,绝对伏特加就曾携手高瑀推出了中国限量版“72变”系列商品。

相对于艺术家开饭馆,这种跨界生意应该会省事很多。

谈起艺术圈里谁最会做生意,“当然不能漏掉向京、瞿广慈夫妇了!”某艺术媒体人脱口而出。与其他艺术家有所区别的是,他们没有开饭馆,也没有寻求合作,而是独自创建品牌、成立公司,开拓艺术衍生品跨界经商。“在燕莎、798艺术区、village等都设有分店,主要商品是瞿广慈和向京艺术作品的衍生品。这些细致精巧的商品签上艺术家的名字,非常讨喜。”据了解,公司产品的开发、营运、推广、商店位置选择、员工的招聘等都需要艺术家亲历亲为。

“其实,艺术家很多跨界生意都是跟着策展人做的,自己只要按要求交作品就行了,”艺术家小沈介绍说,“策划商业性展览基本会遵从商家的意愿,为商家品牌形象服务。商家也愿意接受这种活动,既跟文化艺术搭上了边,又提升、推广了自己的形象。虽然看起来并不那么像广告,其实也就是软文而已。”面对一些质疑和批评,策展人则满腔委屈地解释说:“做这种商业性的展览,有钱赚,接济了艺术家,推广了当代艺术,有什么不好?”北京邦文当代艺术投资总监赵孝萱也反驳说:“尽管这些展览引来了一些争议,但这种将文化、艺术、商业有机结合的展览确实令人耳目一新。”

只要想挣钱,艺术家们有的是办法。“一些多媒体艺术家也都有自己的设计公司,专门接手比较商业的设计。”小沈对记者介绍说,“相对于做纯艺术,这样赚钱肯定会更简单迅速。”

频频跨界为哪般?

艺术家穷,他会做些小买卖来支撑。宋庄的一个年轻艺术家,他早上卖豆浆,用微薄的收入来维持自己的艺术创作。

在宋庄,记者遇到了艺术家老李。他是60年代生人,80年代毕业于艺术院校,毕业后当兵、转业、下海。“6年前,我来到宋庄,租了房子,扎根在这里,想完成年轻时的艺术梦想。”老李说,“作品不好卖,积蓄花起来如流水,不得已,我又重新做起了之前的生意。我规定自己每年最多用3个月的时间去地方打理生意,其他的时间一定会在这里画画。”老李还痛心时间被生意占去,“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做生意肯定会影响艺术创作。我这也是无奈之举,如果作品能够卖出去,又何苦如此。”

与老李的痛苦相同,方力钧也有着完全揭不开锅的时候。“不行了,我就跑回老家办个学习班教学生赚点钱,还跑到大连部队画坦克挂图,给出版社画插图。稍微有点钱再回北京来租房子。”

方力钧解释说早期的饭馆生意其实是源于艺术推广。“在我们开店的时候(差不多2000年),艺术品还没有什么市场,官方不准展览,民间也不认可,媒体发表的机会也比较低。既然没有办法让观众来看作品,我们只能追着观众跑。办饭馆的初期,效果非常好,也让大家知道了那么一股势力的存在。”

如今,方力钧的境遇已经完全改变。“在艺术界功成名就,作品不仅不愁卖,还总能卖个好价钱,无数艺术家做梦都想达到的境界他达到了,为什么还在忙活着开饭馆呢?这实在是有点匪夷所思。”面对大家的质疑,方力钧大方承认是为了钱。另外,他还解释说,开餐馆对他的绘画创作是一种补充。“因为老在画室里画画,时间长了,一种恐惧感油然而生”。

跨界生意路该如何效仿?

艺术家跨界时尚圈,虽然有争议,但因其内在有着一定的联系,赞赏者还是不少。“其实,艺术与时尚跨界结合并不那么令人不安。艺术离我们不远,奢侈品也不那么世俗化,它们都是人类智慧与手艺的产物,却服务于我们的生活。”赵孝萱认为,“在艺术与时尚大玩跨界的当下,对于各种高水准、高品质的时尚艺术展览,只要能为大众提供美的享受或者关于美的思考与引导,都是值得支持和赞许的。”

对于艺术家来说,适当参与一些商业性的活动和展览都是正常的事情。当然,能否在商业浸染中保持艺术的独立性就是艺术家个人原则和素质的问题了。

喜欢钱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作为艺术家,如果没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却频繁地靠跨界挣钱、上位、出名,频繁地接手一些商业化的东西,只会让艺术承担起一些没必要的负担,渐渐缺失艺术的纯粹性。

市场推广要有度,艺术家跨界也应该有个度。

对于大多数艺术家来说,像方力钧这种大跨界的生意路数并不值得效仿。艺术家另辟蹊径图谋于“商道”,挣钱养家,这是件无可厚非的事情。但作为艺术家,所谓的“术业有专攻”,如若自己不太懂得商业之道,又没有不错的经纪人或者职业经理人来专门负责,经商很容易失败。“开饭店,光采购一项抓不好,就够你赔的!”某饭店老板提醒道。

另外,跨界经商,毕竟要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艺术家就是艺术家,你不是明星,你要为你的藏家负责,要为你的艺术理想负责。”某艺术评论人士不满地提到,陈丹青不再画画了,做起了公共知识分子;赵半狄不再画画了,干起了行为艺术;“也都没脱离这个圈子,假设有一天方力钧不再画画了,全职做起了饭店老板,那些崇拜者们该怎么想?”

1  2  


下一页“看不懂”的展览是谁之过上一页佣金上调,香港拍卖现游戏新规则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收藏投资导刊第六十二
· 不舍忘怀关紫兰
· 国香飘醉春三月 美酒醇享迎故人——访中国名酒收藏家国建立
· 明末清初徽州的书画市场
· 年轻艺术家的“北漂”梦
· 佣金上调,香港拍卖现游戏新规则
· 艺术家的生意经
· “看不懂”的展览是谁之过
· 文交所:生存、突围、重组
· 韩系画廊退市引风潮
· 书法进课堂:几家欢喜几家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