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凝视,从生命出发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3-04 16:48:04 | 出版社: 《艺树》杂志

凝视,从生命出发

对于舞蹈,我们要了解的太多,它与我们的生活、生命有着形同呼吸的关系。从寻常意义上,中国人(汉族是其主体)是个害羞的民族,我们并不擅长舞蹈,因而构成认识障碍。《艺树》以北京现代舞团的最新舞剧《二十四节气-花间十二声》为例,展开关于舞蹈的细节,这样的呈现也许能拉近我们和舞蹈之间的关系,给我们被禁锢的身体以启发。绘画和舞蹈同属艺术的门类,两者之间的关系却很难用短短的篇幅阐释清楚。将两者从不同方面做个简单的对比,是对视也是对话。这样的方式无法给绘画和现代舞带来多少改变,但是能让读者产生些兴致,就是我们的目的了。

只要你活着,只有你有心跳。

每个人都会,只因你慌张着成熟,你忘了。

每个人都会,只因你热衷于模仿,你丢了。

其实,我们都是艺术家。

表现:时间与生命

高艳津子(舞者):《花间十二声》是以“二十四节气”为内容的。“二十四节气”在我看来是很舞性的,它总是在变化,而变化本身就是身体动作的瞬间呈现,这样来看,大自然就是变化中的身体动作,它就是在舞蹈。

当表现不同的季节时,我会让身体和情感呈现出不一样的状态。当春天来临,天地万物开始复苏、伸展,这时舞者会表现出的是伸懒腰的动作,此时舞者要表达的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

年,因为,此时的大自然就像一种初恋的状态。

到了夏天,万物变得饱满、成熟,此时人的身体也是饱满并且充满欲望的,这时的舞者呈现出一种浓烈的爱意。

秋天的到来,会伴随一种凄凉感,这时人的思恋情绪也会随之蔓延,所以舞者的身体在这时候会变的比较孤寂、多情、多愁善感,整个状态会变得很具有仪式感。比如为表现立秋节气,我做了一段仪式,来表达一种思念之情,因为这个节气跟七夕、中秋带着思念的节日挨得很近,所以我就把表现秋分的场景设定成:用两把橙黄色的扇子代表月亮,当两把扇子会合在一起的时候表示满月,在这样的月光下,来演绎人间缠缠绵绵的牵连之情。

陈红波( 画家):

我在画面中用保持与现实的距离来表达时间。当下发生的很多事件被直接呈现出来,导致我根本来不及把它们完整消化掉,只能隔一段时间或者有一定空间时再看,时间让我跟过去的现实拉开距离。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糅杂着自身情感和过程中的感悟,过去的事件就可以被加工为自己的艺术语言。

以节气为主题的画,我用一些家庭中常出现的物件来表现。比如《立秋》,源于我有一次秋天时节回家,父母开始收拾掉一些电风扇之类夏天消暑的物件,所以在《立秋》中我画了一个模糊了的电风扇的影子,我想通过这些家庭场景中司空见惯的小家电,来表达我对时间的解读。在画面中表达时间,一方面是记录堆积在过去的点点滴滴;另一方面,我通过半透明的材料让画面呈现出一种朦胧的状态,用这种特殊的处理方式来表示时间一层层叠加留下的印记,记录时间流走的过程。

载体:身体的意义

高艳津子(舞者):舞蹈是一种诗性的表达方式,所以它的意境都是诗意的,流动的。我很在乎身体在空间中“画画”的触觉。我把身体的舞动想象成是画笔在空间画画时落下的笔触,这是我跟画的对话。舞者要尊重自己内心的感受去跃动,对我而言,我尊重我本身的真实感受,当我尊重我本身的时候,我舞蹈里面流动出来的才是有质量的动作。

李玉文(画家):我想要通过女性躯体来表达一种寓意,因为女性身体本身来讲就代表着孕育,她就好比是水、土地,画女性身体跟男性身体最大的不同是,女性身体代表着重生及创造新生命。所以我喜欢放大女性身体的某一个部位,把它拉到一个极近的距离来观看,就像是被放大的某一镜头,这是我的绘画语言表达方式。

空间探寻:“我”在场或不在场

高艳津子(舞者):现代舞者一生都在追求一种更自然、更本真的状态,在这种状态引导下,舞者才能找到更真实的舞蹈方式。而在创作过程中,我会随物赋形,比如我会想跟大树、石头甚至是水在一起时要怎样跳舞,同样我也会把自己想象成要与自己跳舞的那棵树、那块石头、那汪水;相反,当面对作品时,我会把大自然拟人化,会去思考如果这些花花草草是人的话会是什么样子,而不是把自己想象成是花草的样子。虽然结果可能会很相近,但是来源不一样的。把大自然放在第一人称去思考,试想花、狐狸、大树如果是人会是什么样子呢?把它们想象成人,会让舞蹈更加真实、自由。

张文荣(画家):我画面中的景观主要跟我的记忆和经历有关,它不一定将以前真实还原,但它们一定是勾起了我以前的回忆。

选取的风景勾起了以前记忆中的画面,被放进画面中时又沾染了现在的情绪,它们在讲述着我过去的故事。我画的虽然是风景,但表达的其实是人本身的一种情绪、状态,而那个人可能就是我本身。

跨界的话题近年风生水起,打破原既定的可能,让本被框定在不同领域的元素碰撞,迸发出新的意想不到的火花,跨界就像哈里•波特手中的魔法,一切都可改变,这对于充满想象力的艺术家们来说极具诱惑力。

结果可以想象,但过程却绝非易事。跨界,首先要有“跨”的基础,然后才可以谈可能;其次不同领域的人要站在统一语境下向相同问题出发,对于个性独特的艺术家来说,跨界合作时更需要彼此的理解与沟通,这时候能够站在宏观角度,统筹各环节运转的策划人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跨界才不会盲目与无序。

但是,我们都坚信,任何一种新事物的诞生,都是突破边界后的结果。只有让一切不可能,我们的未来才会有可能。

下一页自由表达 突破边界——高艳津子专访上一页张天幕:最大限度提炼艺术的纯真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艺树一月刊
· 成长,向着暖——邢晓静绘本漫画赏析
· 为设计师打造一个“家”
· 设计,艺术与生活的“混搭派”
· 张琳:身体的表象
· 张天幕:最大限度提炼艺术的纯真
· 凝视,从生命出发
· 自由表达 突破边界——高艳津子专访
· 趁早出名或大器晚成
· 张文荣:不能说的秘密
· 青春试验场
· “景”与“境”的冥想——读韩朝山水画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