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水墨系统与中国当代艺术新维度

艺术中国 | 时间:2012-10-11 16:22:00 | 文章来源:《库艺术》杂志

读书>

张诠-水-400X945cm-纸本水墨-2008

刘子建、张诠是大陆实验派水墨的代表性画家。他们的现代水墨作品均有各自标识性很强的艺术语言范式,语义丰厚、能指寥廓。这种共同的艺术语言特质,源于他们不曾为观念的表达而忽视架上绘画对视觉性生成的严格要求,也不为迎合肤浅的所谓“大众精神”即当代艺术必须介入社会的圈内“时尚”而放弃自己的精英立场。作为当代艺术家,为寻求水墨艺术的新的可能性,他们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新水墨语言方式的实验、建构与完善之中 。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在新水墨语言的建构与拓展上取得令人称羡的成就。

刘子建早在上世纪实验水墨运动初期即已在水墨的随机渗化中引入硬边语言的强硬阻断机制,形成了自己以运动渗化与停滞阻隔之纠结冲突来表达对力量、速度、爆发等时空意味之生命感悟的现代水墨语言风格。他的这种纵横捭阖的现代水墨语言风格,曾给当时的水墨画坛以强劲的冲击。他的新作《垂丽的天象》并未重复早前的艺术表达,而是将自己幻化为“楚那只伫立云头的灵兽,在黑暗的混沌中,倾听宇宙的秘密”,他要进一步通过天象来演绎生命的律动与神秘。为此,多年来他孜孜不倦地深化、完善自己的水墨语言风格,为使超脱与升腾的表达更加空灵、雄奇和美丽,他不仅让已往画中的碎片层层堆叠得更加密实、让惊心动魄的墨色黑得无以复加,更机智地用那曾经赋予了楚美术高贵华丽气象的辉煌的金色碎片去表达由辉煌破灭的悲怆所引发的巨大能量。 他画中那些穿透茫茫黑暗 “从切开的肌肤和成堆的碎片中钻出来”的 “没有灵兽之形,却有灵兽之魂”的不可名状的抽象形符, 是我们解读画家思绪的密码,引我们在他这种没有其它任何媒材可以替代的水墨性表达中去破译这些密码,是刘子建新作不可抗拒的魅力。

对于较刘子建年轻许多的张诠来说,以水墨为自己艺术表达的媒介,是艺术家经历了无数次观念艺术实验之后的自觉选择,更是哲学与文化精神上的一种皈依。他远离喧嚣、缤纷与繁华,选择宁静、冥想与沉思,亦即意味着选择了一种“水墨形而上”的精神生活方式,这是观念的蜕变、精神的升华也是他艺术家心灵的安顿。这也使得他的水墨性表达与上世纪90年代的实验水墨艺术有了不一样的内涵。他以“一画”成象或说是“画一”成象的独特水墨技巧,文脉上渊源有自,近取清代石涛“化一而成氤氲”之不二法门,远承“与万物合一”、“心即理也”之中国哲学精神。他以这些水墨韵味浓郁的“一画”,堆积弥漫,由一而多;令人惊叹的是,他又能奇迹般地令这些数以万计的水墨“一画”由多而一,淡荡缥渺, 意境清空,意象清奇。他的这种删繁就简,由简而繁又化繁为简的艺术方式,已经在相当程度上赋予了作品以某种行为的意义。如张诠自己所说,他之所以如此是为了尊重自己的感受,往内心走。耐人寻味的是走向内心的张诠,在营造安顿自己心灵的空间的同时,也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可从多种路径进入的、并且是多层次的内涵丰富的解读空间。

康德认为,我们头上的星空和我们内心的道德法则是能使我们心灵充满永远新鲜和更加强烈的惊叹和敬畏的两种东西,子建的“天象”和张诠“心象”正是对这两种东西的当下诠释,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完全可以说子建的“天象”即是“心象”,而张诠的“心象”也直指“我们头上的星空”。

1  2  3  4  5  


库艺术30期

张肇达:内化于自然的精神性书写

潜居经年,灵光一现——祝崑油画作品中的“天机”

读田黎明的绘画艺术

胸无成竹•笔随意动——谈陆春涛观照自然的别样视角

一个当代水墨艺术家的精神自白与水墨私语——蔡广斌当代水墨创作专访

“士气”之变:黄宾虹画论中的观念与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