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田黎明的绘画艺术

艺术中国 | 时间:2012-10-12 09:56:42 | 文章来源:《库艺术》杂志

读书>

作者/郎绍君

童年.泉影-49x69cm-2010年

田黎明的画之所以得到大家的好评,是因为他的画有自己的创意;更为重要的是,他的风格没有变质,仍然是中国画,而有的人的画虽有新意,却未必是中国画。说田黎明的画是中国画,主要有以下几个依据:首先,他的风格基本上是从传统的“没骨”来的,但却又把没骨法放大,即在没骨法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这样的发展在以前是很少见的。此外,田黎明又加入了光的因素,其中有一部分是外来的,但是他又把那种外来的光淡化了,形成了一种意象化的光,这就使这样的手法靠近了传统,实际上,这是对传统没骨法的一种丰富和发展。

“笔简意足”的没骨法

一般而言,没骨法分为两种,一种是色彩的没骨,一种是水墨的没骨。宋代有一《百花图卷》,是画得很工的没骨。史载梁时张僧繇始用没骨之法,系从天竺传来,清代王学浩认为此法始于唐代杨升,历史上山水画也有这种没骨,完全用颜色来画山水,人物画也有,像梁楷的那种风格基本上就是没骨法。没骨比较突出的发展是到了恽南田以后,恽南田画花卉基本是采用没骨的方法,在这点上做得非常突出。在我看来,田黎明绘画的样式、风格、趣味、格调等全都是围绕着没骨法来进行的,比如在88年第一届中国画研究院主办的水墨展上,他获奖的那几幅作品,非常明显,全都是用没骨的方法完成的,如《带着草帽的老头》,虽然非常简单,但全都采用了没骨的手段。后来他又在没骨的基础上融入了淡墨、淡色,加入了光的因素,之后又加了一些用笔的方法,这样在没骨中又融入了笔法,这些笔法中有书写的意味,但显现的不是勾线,而是块面结构。

田黎明成熟期的作品,人物造型上的基本特征可以用“简朴”二字概括。他的作品,虽属“简”笔,即“笔简意足”,有意弱化了人物的个性特征,忽略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典型情态,而将他们的形象风格化,并由这种风格化的造型暗示出一种内在的“意”来。这种风格特质和背后的意蕴,正可以用“简朴”的“朴”字概括。

来自自然源自心灵的光

有的评论说,田黎明对光的刻画与印象派有关,这似乎并不准确。印象派画家重视光,田黎明也重视光,这一点是相近的,但田黎明对光的理解、对光的处理,与印象派对光的处理完全不相干。在印象派画家那里,光即是自然的光,与色不分离,是色的来源,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光照其色彩也不同;而在田黎明这里,光来于自然,也源自于心灵,光与色没有必然的联系。简言之,田黎明画中的光,主要是根据画意之需“杜撰”出来的,与印象派的描绘自然光色是两回事。

田黎明的画特别和谐,可以说是一种天人合一之作,这种境界是西方艺术素描,特别是西方现代艺术素描中所没有的,它们(西方现代艺术)基本上都是矛盾、冲突、对抗、激烈、变形,丑怪、不安的一种状态。而田黎明的这种和谐之美是中国传统的东西,是传统的一种精神,但是在形式上又有一些水彩的因素。他从印象派的光的表现上受到启发,但是他并没有纯粹模仿印象派的东西,印象派的光是用一种光色的方法,像莫奈画的草垛,就是描绘从早上到晚上光的变化。实际上,印象派非常接近自然规律,对光进行很科学的分析,比如描绘傍晚的光的时候,可能就增加了紫色调,而中午的光黄调子比较多,早上的光蓝调子比较多,再加入一些环境色。印象派的产生与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光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田黎明吸收了其中的一些因素,但是他有一种创作性,并且他不是突然发生变化的,即不是心血来潮——看着这个东西马上就做出来了,而是选择了这条道路以后,一点一点地往前推,是一种渐变性的。并且对于外来的因素也是一点一点地吸收,这是与他的个性有关系的。

田黎明画作中的光,有四个方面值得关注:首先,通过斑驳阳光的感觉(只是“感觉”而已),赋予画面以自然生命的活泼,这活泼与人物的静谧形成照应。其二,他们带给画面一种扑朔迷离的气氛,这气氛恰好烘托人物形象的“简朴”,令人觉得那是跟气象万千的大自然相与共的“简朴”。其三,它们大大小小洒满画幅,一方面对空间纵深感有所消解,另一方面又增加了空间的丰富性,甚至造成一种光照无常、欲真又幻的效果。其四,它们也和人物造型的“简朴”一样,比写实性描绘更具有“间离效果”,即距离物的真实世界更远一些,从而有助于把观者带入画家所醉心的意境即精神世界之中。

童年真趣-69cmX49cm-2010年

1  2  


库艺术30期

张肇达:内化于自然的精神性书写

潜居经年,灵光一现——祝崑油画作品中的“天机”

读田黎明的绘画艺术

胸无成竹•笔随意动——谈陆春涛观照自然的别样视角

一个当代水墨艺术家的精神自白与水墨私语——蔡广斌当代水墨创作专访

“士气”之变:黄宾虹画论中的观念与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