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崑是一位颇具神秘色彩的艺术家,潜居几十年,专心作画,上门求画者络绎不绝,他却极少出头露面,结交应酬。他痴迷于中国传统文化,苦于时间不够,精力太少,不能表达出心中所感受气象之万一,不能理解为何有些艺术家正当盛年就开始重复自己,显露创作力减退的的征兆。
祝崑的绘画曾被《明报》称为“透露天机”,由此可见祝崑绘画中的“神奇”之处。《库艺术》有幸采访到了这位隐士画家,并对其进行了专访,访谈内容将在近期的杂志中连载发表。
著作-照
采访人:于海元
库艺术(以下简称库):在您的作品中,关于“龙”的作品是一个很重要的系列,“龙”在您心中有着怎样的情结,又有着怎样的文化意义?
祝崑(以下简称祝):这个说来话长了,小时候一遇到打雷下雨,我姥姥都会坐在床上,给我讲关于“龙”的故事。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是“黑龙江秃尾巴老李”(传说中黑龙江的“龙神”,虽为龙,却是普通村民所生,因其出身姓李,而尾巴又被其父砍断一截而得名“秃尾巴老李”)的传说,故事中的秃尾巴老李是条知恩必报的龙,他忘不了小时候家人对他的疼爱,所以每逢行雨下冰雹来到三岔村上空时,他都要忍着浑身的剧痛,不往三岔村落一粒冰雹。还有一个就是“柳义传书”的故事,讲得是人与“龙”之间的爱情故事,那时听着姥姥的故事,眼前总会出现一些图像,仿佛能看到那些神话正在天地之间上演,这些儿时的经历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关于“龙”的印象。
这些民间关于“龙”的故事,不是在讲“龙”的高贵、神秘,把“龙”和百姓隔绝开来,而是把“龙”描绘得很亲切,讲述了“龙”与人之间的联系。由此可见,“龙”和我们中国人其实是有着一种很深的血脉相承的感情的。
另外,小时候每次到端午节的时候,会看到很多老人们往江里洒粽子,嘴里会用浓浓地乡音、古语喊着“老夫子……老夫子……”,每次听到,都会让我感动的热泪盈眶。我又想到“划龙舟”,我们这个民族划着龙船去抢救我们的夫子,世代追忆自己的祖先与圣人,尊崇庙堂,延续香火,这些行为其实都是有着很深的文化含义的。
再到后来,我主要生活在南京、北京这两个古都,都有着很浓厚的“龙文化”,在这种文化氛围的熏陶下,“龙文化”已经融入到我的血液里。“龙”在我的眼里是文中带武,文武兼备。“龙”是一种文化,而绝对不是野性的,更不像很多人笔下的龙,是丑陋的,凶恶的。
库:《龙》这张画中为什么出现了“龙嘴含珠”的意象?
祝:这可以说是一种“心神追求”。就对军人来说,勋章就是他的精神追求。佛要追求的是“摩尼宝珠”,道家追求的“丹”也是珠。
关于“龙珠”还有一个传说,“龙珠”又叫“摩尼宝珠”,“善财童女”曾把“龙珠”献给了释迦摩尼,后来便七岁成佛,就是因为他是无私的,能把天地万物的宝贝献给释迦摩尼佛,有的人修了几百年几千年都修不成。所以,在我看来,“龙珠”代表着智慧,代表着能量,代表着宇宙。宇宙就是圆的,我相信天地间一切的精华都包含其中。
远方--布面油画--154CM---300CM-2012-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