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篡图 ——方少华艺术的启示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6-27 10:09:33 | 出版社: 《美术文献》供稿

方少华《无谱之竹——闲圃邻》--布面油画--200cm×150cm--2012年

我们这些存在的每个个体,又何尝不是在修改与修改当中存活且要一直存活下去,直至成为面目全非的一段历史。

——方少华

面对方少华的视觉图像世界,我一直存有这样的疑问,即他的视觉图景所呈现出的那种模糊、虚幻、朦胧甚至覆盖,特别是那些经典美术史名作的不断被修正篡改,其背后的真正动因抑或说他究竟要传达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内涵?及至我在翻阅方少华的画册及笔记时,我才有了惊异的发现,他的“我们这些存在的每个个体,又何尝不是在修改与修改当中存活且要一直存活下去,直至成为面目全非的一段历史”这段话,言语不多,却把方少华内心的思考透过激情的画布,把篡图的真实意图来了个彻底的揭露。在方少华看似随意的涂抹与“篡改”中,实则散发出的是他对当代社会与艺术人生的激情思考和洞察性表达,那种在随性随意中潜伏着的对当代社会敏感而又细腻的心灵,激情的挥洒中又弥漫着理性精神的光晕,率性而为中实则昭示出的是一种文化的融合,文明的冲突,历史的传承及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历史与现实二元特质的碰撞与交融。

熟悉方少华的人在阅读他的被篡改的视觉图像时,时时都能感觉到一种暗流,达·芬奇、安格尔、毛泽东、邓小平、雷锋……不断重复的我及那个轻松又幽默的持伞的手则又构成他特有的视觉书写方式,而《蒙娜丽莎》《草地上的快餐》《禁止让<大宫女>淋雨》《不要使<沉睡的维纳斯>惊醒》《进入<土耳其浴室>谨防血压升高》《安格尔<泉>纯净水》《用梵高的DNA克隆的耳朵》《我们都是向阳花》《伊甸园》《似水流年系列》《回去白茫茫一片干净地》《人有兽性,兽有人性》《竹子》《松树》这些则构成了他视觉讲述的主题,但透过这一系列视觉讲述的表象,也让我们清晰地洞察到方少华的视觉叙事逻辑和叙事品格,很显然,方少华是濡染于社会主义经验的文化情境,受教育于计划经济时代的理念,但又能有幸受惠于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这也使他的视觉叙事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以下三个特征:一、经典图像的修正与篡改与社会主义经验的文化记忆;二、符号政治学与自我叙事逻辑的建构;三、再传统的视觉叙事路径。

在方少华身上洋溢着这么一种文化元素:激情、浪漫、不拘泥于小节,在他的内心深处浸透着的是一种开放的胸襟和豁达的情怀,他能敏于时代的变迁,又能及时调整自我的视觉表达,他有着一种开阔的视野和强烈的问题意识,这也使他的视觉表达主题总是呈现出他这代人少有的浪漫诗情,一种面对现代性的侵袭所呈现出的焦虑、痛楚与无奈;一种都市化进程中所带来的残缺与破坏;一种高度物质繁荣背后所勉强表现出来的欢声与笑语,一种沉浸在现代性过程中个体生命在社会巨大的变革中命运的沉浮及对未来的憧憬与期盼,一种在不可逆转的现代性进程中,所带给人们的那种茫然感及浪漫的怀旧与淡淡的忧伤。

1  2  3  


下一页第七届深圳雕塑双年展——特别研究艺术家个体的当代艺术文献展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美术文献》杂志77期
· 篡图 ——方少华艺术的启示
· 第七届深圳雕塑双年展——特别研究艺术家个体的当代艺术文献展
· 陈友桐访谈:微·生·物
· 沉波访谈:我在宋庄里,也在宋庄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