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波《与台湾行为艺术家交流》-摄影-2009年 记者(以下简称“Q”):你是2000年来的宋庄,那之前你在哪? 沉波(以下简称“A”):那时我在山西老家开了个照相馆。 Q:你从多大开始接触的摄影? A:我1997年开始接触摄影,那时候我21岁。 Q:通过什么途径接触的摄影呢? A:我小时候就对画画感兴趣。有一次特别有感觉,去学校的时候有两条路。一条是平平的路,一条是翻个山过去的。我记得我翻山过去,看到了朝阳,觉得特别漂亮,我就开始去画它。结果画得一塌糊涂,因为那时候不会画,也不知道怎么画,就觉得拍照来得快。我打工挣的第一笔钱买了个傻瓜相机,那个时候我爱拍旅游照、留念照、风景什么的。1996年在太原打工,就会买摄影杂志看,比如《摄影世界》。那里面讲不了什么东西,但是总有那么一两篇去介绍国外的摄影师,就会越看越喜欢。刚好一个太原的朋友也喜欢摄影,他寄了两百块钱,叫我帮他买一个凤凰的旁轴相机。买来后我就没给他寄,自己在太原拍了半年,过年回去才带给他的。太原打工结束之后,就回老家,订了一年的杂志,1998年之后就自己开了个照相馆。 Q:那你是什么时候来到宋庄的? A:我在老家边开照相馆,边开始买基础书看,边看边学边工作。用学到的一些摄影基础知识给人拍东西。两年之后觉得这样下去不行,不能一辈子只开照相馆,我觉得要出去,接触更多的环境,学习更高更好的摄影技术。刚好北京有个亲戚,接着投奔他去了,阴差阳错就来了宋庄。 Q:那时候在宋庄做些什么呢? A:刚开始跟着徐志伟做摄影助手。摆灯,还有测光。因为有些基础,所以算是一个不错的助手。他是拍圆明园纪实的,给了我很大的影响。我一直很有拍摄的冲动。但是因为没有钱,不能出去,所以只能拍摄身边的事物。结果拍着拍着就意识到这些东西的重要性。 Q:你是从2000年开始拍宋庄的? A:是,2000年开始拍的,拍了十年。实际上2000年我只拍了一个卷,就一个乐凯卷。没有钱,特别穷。就拍了三元里他们聚餐的照片,片山在三里屯画肖像的。整个一个卷就拍了这两个地方。 Q:那你刚来宋庄是怎么生活的呢? A:刚开始没有工作,就靠唐诚的接济,后来就开始努力找工作,工作不好找,2001年没有找到工作。2002年才找到工作,北京胡同里一个小照相馆。一个月工资1千,工作了大半年。天天坐388公交去,为了省钱,买月票,每天路上奔波4小时。后来发现不行,2002年拍的东西特别少,太耗时间,一星期就只有一天周末,没时间去拍照。那时候连好的相机都没有,开始就两个凤凰的单反,为了生计卖了一个,另一个借给朋友玩,结果被弄丢了,导致我2002年想拍东西都没有相机。到了2003年,不工作之后,实在想要出去拍照了,于是就家里凑点,女朋友借点,买了个不错的135相机。2003年拍宋庄的量就开始大了,有意地去拍,到处跑。我觉得我看到一个自己可能永远想象不到的生活状态,这种生活状态我也很喜欢。 Q:从第一个胶卷开始,你拍了十年宋庄,感觉拍得最高兴的是什么时候? A:2004年到2008年的时候拍的特别多。那个时候大家混在一起,状态特别自然,大家的感觉都很自然。2003年到2005年是最好玩的三年。其实最初也好玩,只是那时候我还没融进去。那时候宋庄还有点波希米亚的感觉。到了后来——2005年宋庄艺术节开始,我就觉得不好玩了,因为商业开始进入了,宋庄的感觉有了明显的变化。商业越来越浓,大家开始谈钱,怎么卖画,操作自己的东西,努力让自己的东西更加商业化,好卖钱。开始没有商业,大家都卖不了画,不会去谈这事。 Q:你觉得你自己和他们有距离感吗?是他们生活的旁观者?一个有意观察生活的人?还是和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A:我两种感觉都有。我不是一个画画的,我和他们在宋庄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因为我和他们的诉求不一样。但是我的生活状态又和他们一样。所以我又是他们圈里的,却又能从圈外的视角去观察他们。 Q:像你这样拍宋庄的人多吗? A:有不少人,但是都没有我盯的时间长,我算是进入这个圈子了。他们很多人却都没有进入。除了我,徐志伟拍了几年,他拍的最早,他手里资料是早期宋庄。好多人都在拍,断断续续,但大多不在这生活,就我在这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