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远翻阅《艺树》并提出办刊建议 艺树:您认为中国画这样的传统艺术在当代艺术环境中的发展前景如何,还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 冯远:中国画发展要有良好的条件和前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人才培养。但现在我们在培养中国绘画人才方面的方式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个失误,是入学前的教育是色彩、素描、速写等完全西式的训练办法,进入专业院校以后,无论是选择中国画专业,还是其他绘画专业,多少年后有不少人又返回来研究中国绘画,历史上像徐悲鸿、林风眠等,包括一批画油画的大师级人物,最终也回到中国水墨画。起步阶段对中国绘画艺术的认识和深度理解非常重要,而我们恰恰在人才培养的起点阶段上是有缺失的。第二个失误,是进入学校后实际教学中常常把技术训练看作第一要素,而对中国画艺术鉴赏、艺术观念的理解,对中国画论、中国美学、文史哲等更宽层面的基础打造不重视,所以看到很多作品是技艺很高、内容苍白、内涵缺失的匠人之作。第三个失误,在理解继承与创新过程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种是鼓励大胆创新,一种是坚守和继承,要求循规蹈矩。应该说这两者都需要,又要适可而止。在学习研究传统时,一定要以现代人的眼光重新认识,注意对民族绘画艺术中的精华予以坚守和秉持,当老师也好当学生也好,都要把握一个“度”,这个“度”的把握需要眼力、眼界和个人的学术素养,离开了这些,训练了技,缺少了思想内涵和学养,难以造就优秀的中国绘画人才。从东西方艺术比较而言,中国画艺术注重文学艺术修养,有别于西方艺术直观的、写实的、古典主义的、包括现代主义的过于注重形式语言的艺术各门类。这是中国绘画培养人才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我们几乎在每个环节都或多或少的偏颇,因此学生成年以后,这些缺憾在作品中必然一览无余地显露出来,无一掩藏。中国画艺术现状令人可喜,但要让这种发展保持良好的趋势,真正让民族特色、时代精神、现代形式得到更好的体现,必须在教育培养人才上下工夫。当然还有其他因素,作品的成功率、社会和市场的宣传、推助等各种原因都会影响一个人,多多少少也会左右中国艺术的发展路向,但我们要认定主流方向,不要坐视偏差。要让中国画创作发展更有后劲,就需要我们不断梳理问题,避免和改进问题,从而使创作、研究、学习交流的大环境更有利于出人才、出作品。 艺树:艺术市场的活跃带来了艺术的繁荣,但今天的中国艺术市场又的确存在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您如何看待当前艺术市场状况以及对学术本身的影响? 冯远:在艺术与市场之间,我认为现在缺少的是好的艺术批评和艺术品导购。这是人们关心的问题,艺术多样化以后,呈现各种风格面貌,原有的评价体系发生变化。如何解决学术水准与市场价格的错位?常常会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喜欢字画的人不知道怎么鉴赏一件作品,市场中无序的炒作就会误导很多人,反过来一些好的作品、优秀的作品得不到高水准的专家、学者的评价,再加上艺术家自身缺乏运作的能力。艺术品市场像股票市场一样的投资心理,造成许多好的作品得不到宣传,甚至在市场中得不到应有的评价。当下的艺术评论商业化趋向令人担忧,与画家利益绑在一起。评论家给艺术家写文章,人家付了稿酬不说好话显然不行,但违心地说一些好话,更误导市场,因为他的身份对社会有导向作用。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完全避免这些做不到,但是有没有可能有一个窗口,把这一块做起来,这是必须的也是急需的,这个局面不能长期如此,否则危害非常大。西方发达国家评论家与艺术市场是完全绝缘的,不收受任何艺术家的个人请托,没有任何金钱上的交往,是完全独立的。由一个艺术机构或者传媒,保证评论家较高的收入,他的劳动可以千金,但他的评价可以过滤掉社会、市场的元素,真实地反映出学术本体的评价。这是目前中国缺少的,当然要把这一块做起来有难度,但是再为难也应该努力,评论家要有一些定力,必须还市场一个公正的评价和学术导引,否则中国艺术市场的无序将永无终日,而政府管理机构又无从下手,因为它最终也要依靠评论家和艺术家的意见。如果这个得不到应有的伸张的话,我们就不要谈如何规范市场,让艺术市场走向理性永远是个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