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瀛山图》考辨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10-28 15:56:20 | 出版社: 中国证券报社

 
(元)钱选 山居图
 

明清以来,《瀛山图》被众多权威美术史籍或鉴定家定为北宋王诜真迹和代表作之一。虽不乏质疑者,惜未作深入探讨,笔者对此抒己之见,求教于方家。

1 《瀛山图》,手卷,绢本设色山水,纵24.5厘米 ,横145.1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画卷左部重峦叠嶂,飞瀑流泉,山中树木郁郁葱葱,草亭、茅屋楼榭洒落其间,画面中间至右部烟江浩淼,几叶扁舟游弋江面,怡然自得,一片江南田园风光。此卷用勾勒青绿填染画山,古朴清新。本幅左1/3上部题有行楷“内府所藏王诜四卷中此为第”字样。卷末(左)山石上有王诜小楷自跋:“保宁赐第王晋卿瀛山既觉,因图梦中所见,甲辰春正月梦游者。”本幅有清高宗乾隆行草长款跋语两篇,钤有“蕉林书屋”、“宝笈三编”、“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选玺”、“宜子孙”、“安仪周家珍藏”、“天子古稀”、“河北棠村”等鉴赏印章。《画禅室随笔》、《清河书画舫》、《墨缘汇观》等皆有著录。

依题跋、藏印和文献记载来看,《瀛山图》曾为明代著名私人收藏家项元汴所得,清康熙年间为梁清标私藏,康熙至雍正年间为安岐家物,何时转入清朝内府尚不得知,估计应在乾隆年间为安岐进贡之物,后流入台北故宫博物院。因此作有王诜自跋,曾历经明清几大鉴定“巨眼”之“金睛”,又为清内府宝物,可谓流传有绪,故而被视为王诜真迹!现代著名鉴定家、书画家吴湖帆先生也给予肯定,《中国艺术史•绘画卷》、《中国美术通史》(卷四)等煌煌巨著均把此图列为王诜之代表作。

2 《瀛山图》果真是王诜之真迹吗?

明代张丑在《清河书画舫》中质疑道:“……又见项氏藏王诜《层峦古刹》真本、《梦游瀛山图》,不知者谓为李将军思训笔,晋卿题为已作,殊可笑也!”此作(安岐藏本)款识王诜自称作于“宣和甲辰”(1124年),而查阅王诜的相关传记史料,其生卒年一为公元1036年至1093年,一为公元1048年至1104或1104年、1100年后,(即便1104年后,史料记载也不会误差到20多岁)无论何况,王诜卒于1124年之前应该无疑。考《宣和画谱》,宣和二年(1120年)宋徽宗自序的《王诜传》已有“荣安”的谥法,即1120年王诜已过世。赵佶跟王诜交往甚密,且王诜是其姑父,记载不会有错。如此而言,王诜岂有死后为自己题跋之理?

宋代《宣和画谱》著录王诜作品35幅,但《瀛山图》未录。大收藏家米芾在其《画史》中亦未提及此作。依王诜与徽宗、米芾的关系和交情,常理而言,应当有所记录。此外,常参与“西园雅集”的好友李公麟、苏轼、苏辙、黄庭坚等名人雅士的相关文献中皆未有此作的相关信息。宋代刘道醇《圣朝名画录》、李荐的《德阳斋画品》、董的《广川画跋》、周密的《云烟过眼录》以及元代陶宗仪的《辍耕录》亦均未录此图。就从现存装裱来看亦非“宣和装”,显然不是宋代内府收藏之物。这说明了一个问题——《瀛山图》非宋代之物。

3 下面笔者将现已公认的王诜真迹与《瀛山图》做一番对比分析。从山的形态及其皴法、树的形及其描法、水边的石及其铺陈、泉瀑的形状及其墨的运用,屋宇及其安排、桥梁舟楫等尽可能的全面展开。

《渔村小雪图》和《烟江叠嶂图》的山石形状皆为圆浑式,虽然前者比后者多了几分方折,整体特征未超出此范围;《瀛山图》的山石整体则呈多棱式,方硬峭利;王诜在铺陈习性和描绘形体方面,山石皴法多用侧锋笔尖,峭拔秀润,有李成画派的特点。画中峰峦岩石多用刮铁与卷云法结合,山头丛树,用圆笔中锋的大点,石咀、山脊、与岩间不加苔点,全靠轮廓和皴染而为之。

《烟江叠嶂图》这幅画仍有李成的迹象,但与其已相去甚远,和郭熙的距离更霄壤之别。山石的勾线不太圆润,以尖而方的用笔居多,皴笔少。用笔轻而缓,简而晰,已向工谨方面发展。墨笔勾皴后,淡墨花青渲染,再加以青绿复染,进而重彩复皴,最后点苔。王诜的这两种风格虽然有很大差异,但都注重团块和体感的表现,山体雄浑。而《瀛山图》中的山石用笔方硬,用墨稍重,多勾少皴无擦,皴线笔笔清晰可现,多与轮廓线作平行排列,垂直线较多,有一种整饬严谨的装饰性。后着青绿,设色似李昭道,造型朴拙。由此可见,《瀛山图》在山石上虽与《烟江叠嶂图》有某点相似之处,但其差别却是一目了然的。

《瀛山图》中的树木种类繁多,或双钩或单钩,双钩用浓墨写轮廓,轮廓边缘加鳞皴,中间空白,已形成浑圆之姿。树干少结疤,松针用扇状但稍散落。此树疏松清雅,少丈夫气。此外,画中大量出现了“横笔点”树木,这种画法在北宋画家的作品中偶见其影,而在南宋马远、夏圭的画中“已是家常便饭了”,这种画法在王诜的作品中是极为罕见的。 《烟江叠嶂图》中的瀑布黑白对比分明,格外醒目,呈阶梯式,逐层下泻,富有节奏感。另外,王诜的《溪山秋霁图》、《渔村小雪图》等图中,瀑布均为黑白映衬式,并非全是焦墨衬托。《瀛山图》中瀑布画法则迥然相异,瀑布两侧的山岩稍留空白,以求水气蒸腾之韵。山泉亦以线简洁勾出,周围不加烘染衬托。《烟江叠嶂图》中雾气虚淡,云气以匀细的线条空勾,远处云烟用空白方法或上浓下淡的渐变法,而在王诜的其它几幅画中皆采用后种方法,《瀛山图》也采用后种表现方法。水的画法也都采用“空白法”。然而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水与坡脚的处理方式,《溪山秋霁图》、《渔村小雪图》等坡脚处理为上实下虚,下多空白,与水混然一体,且有水雾弥漫的感觉,坡脚没有碎石。《烟江叠嶂图》则稍有不同,坡脚多有碎石点缀于水面,坡脚处亦上实下虚,与水面自然衔接。《瀛山图》坡脚处多碎石,石下用大小、宽窄、浓淡不同的没骨笔法写出参差多变的浅滩,因而增加了画面的纵深感。这与前面王诜的几幅画处理方式显然不同。由此,基本可以断定《瀛山图》为伪作。

1  2  


下一页近期新邮陷调整  彩金银币上台阶上一页一匾一乾坤——藏家姚远利的匾额收藏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收藏投资导刊第九期
· 寻找艺术品价值洼地系列之二:如何收藏纪实摄影作品
· 全球都在关注中国艺术——访法兴私人银行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李晓芸
· 汉代青铜镜管窥
· 拍市向好  如何进行玉器收藏
· 古董酒投资,如何衡量“漏损率”?
· 当代工笔画:暗流涌动
· 一匾一乾坤——藏家姚远利的匾额收藏
· 《瀛山图》考辨
· 近期新邮陷调整  彩金银币上台阶
· 《吴山积雪图》两年增值268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