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电影的皮肤:跨文化电影,涉身性,和感官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8-31 10:24:22 | 出版社: 内蒙古日报社

在《电影的皮肤:跨文化电影,涉身性,和感官》这本书中,作者劳拉•U.马科斯(Laura U. Marks) 以极具创新和启发性的理论结构检视书名中提及的电影中一个特殊群体——跨文化电影。

跨文化电影发生在主要的西方大都市中,但却反映了更为广泛的全球性人口流动。她把这类电影的创作群体界定为,在两种以上不同文化背景中生活过的人,以及作为小众生活在以白人为主的西方国家的外来人口,多指当今来自亚洲,加勒比海地区,拉丁美洲,非洲的移民。跨文化电影在马科斯的研究针对的范围内——美国,加拿大以及英国,兴起于1985到1995年间。它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例如,多元文化主义作为知识份子和政策制定议题的兴起,这些国家用以支持非商业电影资金的可能性的重要变化,经典叙事的衰落,以及由之而来的对知识的片断性,可疑性的概念化。结束于从一场运动向一种甚至在商业电影领域中广泛沿用的美学风格的转变。

对于马科斯,跨文化电影的研究意义在于,其一,虽然每一部作品的最终呈现迥异,但创作者对于“置换”和文化杂交共有类似的体验和见解。其次,她认为这些影像中特有的再现手法在更为宽泛的诗性以及政治性的再现中同样具有重大意义,它与出现在电影和录像领域的新趋势具有类似的关注点,并且这是一个长期被低估和置于我们视野之外的领域。

时间和空间暴力性的断裂成为“流亡体验”的主要特征,造成一种作用于当事人的,关于流亡,移民和置换的涉身性的效果,更为重要的是,这导致了他们对于“真”的概念截然不同的体会。对于独具的涉身性流亡经验的表达欲望,使得这些作者摒弃传统的再现手法,特别是那种认为电影可以表现现实的意识形态,但同时又把对形式的追求有机的融合在作品的内容当中。他们传承了不同的文化传统,采用了多元的方式来再现特有的记忆和经验,并且试图综合当代西方的影像实践。

1  2  


下一页玻璃工厂上一页非常态的城市实验-崔广宇对于日常生活的响应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当代艺术与投资第五期
· 我不在这里。一个没有弗朗西斯•亚历斯的展览
· 非常态的城市实验-崔广宇对于日常生活的响应
· 电影的皮肤:跨文化电影,涉身性,和感官
· 玻璃工厂
· 为什么是布朗肖?
· 论坛:独立电影的发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