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玻璃工厂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8-31 10:19:48 | 出版社: 内蒙古日报社

策展人孙建春用“玻璃工厂”这样一个诗化的意象作为展览主题,微妙的融合了当代艺术家对创造诗意之美灵感的渴望和对意义生产的热情。诗歌是人类语言法则发展至今的巅峰呈现形式之一,而当代艺术视觉法则的缺失使其对意义的过度阐释或图式的模仿成为一种依赖。“玻璃工厂”所采用的生态考察与统计学工作方法以及展览现场论坛讨论形式,使客观呈现“新金融时代的中国艺术”成为一种现实的可能性而不仅仅是在文章里被个人态度所异化的观念。

“玻璃工厂”是一个生产场域,作品,思想,话语交互呈现。从艺术生产、流通的生态机制视角切入,作品如颜磊的绘画对双年展展览机制的质疑,杨振中的CC Gallery对画廊市场体制的反讽,其他艺术家对银行、收藏行为、收藏家的研究等等,都深入了“新金融时代”的议题。策展人与主办机构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同样被作为展览生态链上的一个环节来考察,而并非以先天的知识合法性或道德优越感的姿态凌驾于展览之上。这种自觉的自我考察与批判意识突出显示在本次展览的论坛部分。不同于以往展览论坛展后总结的形式,“玻璃工厂”邀请批评家姚嘉善(Pauline.Yao)主持的论坛将在展览期间持续进行,在考察展览的同时也作为展览的有机组成部分而被纳入本次展览的总体性考察视野之中。

“玻璃工厂”的运行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以文化资本为基础的,在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的理论中,文化资本被归结为个人神话、文化商品、体制认定的复合体。作为资本的形式之一,文化资本与经济资本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种象征性的符号权力。在当代艺术生态链上,艺术家们的天赋才能、个人努力共同构成了一个艺术社群的文化资本,当这个社群的创作得到社会所有或部分阶层的认可后,放到国家或地域的语境中考察,当代艺术成为当局文化资本的组成分子之一,驱动抽象的机器生产出经济与法律之外的另一种权力机制。

“玻璃工厂”同时提供给我们一个观看展览的方式,策展人并不以考察艺术家在本次展览主题下的最新创作为目的,而是以“透过玻璃观看”的方式,使所有参展作品成为文献线索,立体的展示对“新金融时代”有独特思考与关注的中国艺术家的创作。玻璃或许会被认为是一种现实主义的观看介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把透过玻璃看到的物象作为“真实”的来源之一,并据此做出判断,产生欲望,进而回报物象以感性的凝视。策展人孙建春则试图以“玻璃工厂”这个特殊的展览形态,让观众在感性的凝视中注意到玻璃的物质性,进而能透过玻璃发现实质。

陈劭雄 中国当代艺术银行 现场图片

2008年10月,当全球遭遇新一轮的金融危机,北京艺术市场忧心忡忡的时候,中国当代艺术银行成立。半年后中艺行在香港注册的网站却因为没有续费被关闭了,银行开张伊始与香港富人们签署的合作意向协议书由于没有跟进而成了一纸空文。今天,挺得住的中国和已经回暖的世界使北京的艺术市场眉宇间露出笑意,于是陈劭雄重拾信心,在北京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的“玻璃工厂”,新一期的股东招商会又将开始……

陈劭雄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媒介和习惯性思维方式施予人的各种影响,并通过相应的创作去揭示并质疑这种困境。在这件带有行为意味的装置作品中,他设置了一个标准的银行场景,并隆重的推出艺术投资产品,摆开宣传推广阵势,亦真亦假的艺术银行让观众不知所措,拿着合作意向书坐在银行的沙发上沉思,希望能寻找出一些真实可靠的、可以投资的信息。

1  2  3  4  


下一页为什么是布朗肖?上一页电影的皮肤:跨文化电影,涉身性,和感官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当代艺术与投资第五期
· 我不在这里。一个没有弗朗西斯•亚历斯的展览
· 非常态的城市实验-崔广宇对于日常生活的响应
· 电影的皮肤:跨文化电影,涉身性,和感官
· 玻璃工厂
· 为什么是布朗肖?
· 论坛:独立电影的发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