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年轻”的资深画廊 ——James Cohan(纽约/上海)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8-23 14:26:09 | 出版社: 内蒙古日报社

  编者按:当我们为拍卖场的天价热血沸腾,当我们流连于博览会的社交氛围,却不该忽视画廊是为艺术市场机制提供养分保持稳定的细胞。不可忽视的中国现象是,热闹的二级市场挤压了画廊的生存空间,但需要为此现象负责任的同样包括画廊自身的经营方式。中国第一代画廊的成长必定要经历长时间的蜕变之痛,开辟“画廊”栏目的目的是为了邀请更多有远见有责任的艺术市场的参与者,共同摸索画廊在中国的发展方向。

扎根中国的第一个纽约画廊

二百平方米的展示空间,连总监在内共三个工作人员的上海James Cohan画廊相形于北京诸多空间航母级的画廊而言,可谓太袖珍了。然而每一个对当代艺术感兴趣的中国人、外国人、艺术家、评论家、收藏家、学生和游客,来上海必定少不了这趟原法租界中一栋小洋楼里的艺术之旅。而这也正好契合了画廊总监Arthur Solway于2008年来上海开分部的原因:“北京的艺术机构已经很密集了,你很可能来看完我的展览马上要去赶下一个展览,所以你急匆匆只会花十分钟。”当我们身处798时这样的感受确实是迫切而尴尬的。当然也可以对Arthur的说法提出质疑,北京的艺术人士多余上海数倍,往往一个重要画廊展览的开幕式便有好几百人,影响甚广,非上海所能望其项背。然而显然Arthur并不想赶这个热闹,就个人生活喜好而言,相比较粗粝的北京,他喜欢国际化而又精致的上海的历史、文化、建筑、街道,甚至草木。

水到渠成的画廊

James Cohan画廊总部设在纽约切尔西,成立于1999年,相比于很多纽约老牌画廊甚至可算年轻,却已经跻身于一流当代艺术画廊的行列,成立之初便重磅推出美国极简主义艺术大师卡尔•安德烈(Carl Andre)和英国艺术家组合吉尔伯特和乔治(Gilbert & George)的作品展。次年的2000年更多大师出现在画廊展览中,大地艺术家罗伯特•史密森(Robert Smithson)、理查德•朗(Richard Long)、影像艺术家比尔•维奥拉(Bill Viola)、白南准(Nam June Paik)以及约翰•凯奇、约瑟夫•波伊斯等等。对于一个年轻的画廊,拥有这样的艺术家阵容似乎不可思议,但事实上,画廊开创人James Cohan及其表弟Arthur Solway此前已经在艺术圈工作了近二十年。甚至Arthur的父亲早在六十年代初便开了一家当代艺术画廊,与白南准、约翰•凯奇有密切的合作。James和Arthur都曾在数家知名画廊工作过很长一段时间,如纽约老牌的Leo Castelli、Paula Cooper及伦敦的Anthony d'Offay画廊,从最基本的包装、运输到高层管理,二十年的磨砺让他们具备了足够的能力和人际关系去拥有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画廊。再加上纽约前John Weber画廊艺术总监Elyse Goldberg的加盟,及其带来的艺术家资源,于是能和大牌艺术家合作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其中Arthur个人与维奥拉的合作关系已有十年,包括为其举办展览和销售作品。一般而言新生画廊就如同羽翼未丰的雏鸟,挖掘艺术家和收藏家的过程都举步维艰,而能与维奥拉和史密森这样的艺术大师保持稳定而长期的合作,对于James Cohan画廊的快速成长而言是至关重要的策略。Arthur承认画廊一般需要五年时间来建立自己的品牌。

优秀的艺术家资源

画廊经营至今十余年,旗下二十余位艺术家来自美国、英国、荷兰、巴西、日本和中国,背景多元化。采访中Arthur一句:“I am not interested in Chinese art(我对中国艺术不感兴趣)”吓了我一跳,然后他微笑地告诉我,他想突出的是“中国”二字:“我不关心艺术家的国籍,我只关心艺术本身是否独特、是否有力量来改变我们看待事物的既定方式。”同样,媒介、风格和题材也不是评判艺术的标准,纽约艺术家Ingrid Calame将地面的纹路转换成流动斑斓的抽象线条;巴西艺术家Beatriz Milhazes和美国艺术家Fred Tomaselli善于以拼贴的方式构建丰富的图像世界;中国艺术家季云飞的现代中国水墨画以及年轻的艺术家徐震颠覆性的观念艺术;Roxy Paine超写实的不锈钢树雕塑;年轻女艺术家Alison Elizabeth Taylor恢复传统手工艺的木纹拼贴画;日本艺术家Hiraki Sawa和Tabaimo精致细腻的多媒体影像作品;自然亮点中少不了理查德•朗的诗意静谧的大地艺术、比尔•维奥拉光影流动富有神秘色彩的影像以及电影导演维姆•文德斯(Wim Wenders)定格自然和城市之美的摄影作品。总的看来,画廊旗下艺术家大都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特而成熟的创作方法,制作细腻精美,形式感强,再加上与生命、自然、社会相联系的观念潜藏在作品之中,作品的观赏性和可阅读性都得到了高度的实现。Arthur告诉我,和艺术家确定代理关系需要先经历较长时间的磨合,就像确立婚姻关系一样,总是需要一定的恋爱时间。虽然画廊的代理艺术家中没有从学校毕业不久的特别年轻的艺术家,但和年轻艺术家建立合作,从中挖掘好苗子也是画廊一直注重的的工作方式。譬如在上海分部的群展中,将杭州年轻的影像艺术家陈然、李明,来自四川的年轻画家郭鸿蔚等的作品与画廊代理的成名艺术家并置,很好地形成了不同层面艺术家之间的对话。

1  2  


下一页纸上谈兵上一页古根海姆基金会:艺术比财富昂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艺术与投资第八期
· 艺术品购买准则
· 春拍后的思索
· 冷门收藏面面观之一——身价不菲的犀角投资
· 艺术家与赞助者的冲突
· 故宫历代书画展,书法展品增加!
· 印尼当代艺术与中国的关系,看了才知道。
· 全球艺术市场完全复苏?
· 西泠春拍创新绩,墨香雅韵自文房
· 有限的作品制约吴冠中艺术市场的发展
· 古根海姆基金会:艺术比财富昂贵
· “年轻”的资深画廊 ——James Cohan(纽约/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