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自有文字记录以来,庸国是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其建国具有连续性、稳定性的特点,长期以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特征,如饮食文化、服装文化、婚姻文化、语言文化、娱乐文化、巫文化等,其中,最为独特的是其丧葬文化。
丧葬文化的特色之一是岩葬,一般称其为“悬棺文化”。我国长江三峡以及汉水流域、重庆、四川、湖南、江西、福建等地的悬棺,一直是史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有些谜底长期无人揭开。有人认为是巴人祖先的一种丧葬文化,有人称其为“僰人棺”,也有认为是楚人的风俗,还有人说这一丧葬文化源于福建,后传入长江、汉水流域。长期以来,莫衷一是。
其实,三峡地区的悬棺属于古庸国岩葬文化。古庸国人有岩葬文化的传统,有岩屋的地方直接把棺木放进岩屋内,没岩屋的地方将悬崖凿个洞穴放进去。在竹溪河流域,两岸悬崖上至今仍保留着一些洞穴,当地人称之为“老人洞”,即为古人丧葬之用。
古庸人最初风行岩葬,后来变为人造洞穴,再后来逐渐演化为土葬。而岩葬的棺木、尸体大多年长月久风化湮灭。岩葬文化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甚至到现代其风俗仍未完全破灭。庸人有岩葬的风俗,就不难解庸国立国千年,为何未发现古庸人王室墓穴的疑团。
庸国丧葬文化的另一个独特之处是“打夜锣鼓”,又叫“唱孝歌”。打夜锣鼓一般有两人或三人,一人系鼓,一人提锣,围着棂柩迈着慢慢舞步,边走边唱,一应一对,或后随一人跟唱。发现于神农架林区的《黑暗传》,现被称之为汉民族第一部叙事史诗,实际上是流行于江汉中西部地区民间的打夜锣鼓歌词唱本。《黑暗传》不是出在某人某时某地,而是古庸国人世代文化延续的结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