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时间:2019年8月4日-9月15日
展览地点: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参展艺术家:梁绍基、梁铨
策展人:许晟
“益”源自二人的生活与创作状态:梁绍基先生的蚕在春日吐丝,蚕丝柔软而悠长,却暗藏着春雷般的蓬勃生机;梁铨先生最喜欢在夏天作画,气候炎热,作品中却有木香乘清风延绵,抚慰着躁动。雷与木,都有自然最本真之美,藏于微妙而切实之处,在二人的艺术中也是如此。雷隐于柔顺,木渐于阳刚。二者在易理中交汇时,会出现一个卦象,就是“益”卦。“益”中的雷与木如君子相逢,两相助益。益者,攸往大川,益于天下之道。以中正之道益天下,似乎能够概括两人对艺术的追求。
梁铨,笔记之二,色、墨、茶,宣纸拼贴,2007,29.6×43cm
梁铨,蚕房-向梁绍基致敬,双联画,色、墨,宣纸拼贴,2019,120×90cm
梁铨,马勒手稿·色,墨,宣纸拼贴,2018,60x45.5cm
梁铨,泰吾士河岸·色,墨,宣纸拼贴,2002,22cm×16.4cm
导演费穆(1906-1951)曾有《略谈“空气”》(1934)一文,强调“真的人”,“现实的人”。这种对人性的尊重与呼唤,在今天世界范围内的艺术中,也是十分珍贵的。费穆的 “生死恨”以及“小城之春”两部电影,并未以任何可描述的戏剧冲突,来表现当时的历史之厚重,而是用“空气”的方式,将瞬息万变的危机与希望表达得淋漓尽致。正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后来所说:“如果说历史剧的路线把我们引向外表的现实主义,那么,直觉和情感的路线却把我们引向内心的现实主义。”毫无疑问,真正的现实主义,首先也是人文主义的,因为人文主义已经不是任何“主义”,而是艺术之基本。
梁绍基,补天,影像装置 5'43'' ,2011
梁绍基,沉雷,装置,52×42cm×9 pieces(布展尺寸可变),2019
梁绍基,时间与永恒,装置,400×77×65cm (in 2 pieces) ,104×77×65cm,136×43×45cm,1993-2018
这一层含义,对于今天世界范围内的当代艺术来说十分重要。如何表现“空气”,并以更高的智慧,以尊重内心的真实与情感为契机,寻找不同民族,阶级,身份,以及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之间的冲突之本质,并寻求弥合,而非利用这些冲突,进行利己的,戏剧化的表演,是费穆留给艺术家和研究者们的,既“跨界”又“无界”之启发。
梁铨先生与梁绍基先生的作品放在一起,是具有这种“空气”的。“益”来自《周易》,但同时,也是来自这种空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