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海报
展览名称:时间之上——戴泽作品特展
展览时间:2022.10.26—11.13
展览地点:槐轩(北京市东城区北竹杆胡同2号楼)
指导单位:北京市东城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 办:戴泽艺术工作室 槐轩人文艺术空间
协 办:微博泛知识
支持单位:三联生活周刊
文_许柏成
戴泽先生的画总有一种味道,那是一种沉潜于时间、超越的味道。它抚慰人心,令人常读常新、回味悠长。这些记录着他生命历程的画作,历经岁月的抚摸,也许油彩已有些斑驳漫漶,但仍掩盖不住画面里闪烁跳动的盎然生机。
在徐悲鸿现实主义艺术理想的影响下,戴先生始终真诚于内,表现生活。他一生步履不停,画笔不停。他喜欢写生、喜欢在绘画过程中与自己心灵对话的感觉。他善于在身边寻常事物之中发现美,同时也具有一种将纷繁复杂的场景进行归纳提炼的超强能力。在他的作品中,从来看不到隐晦、低沉与失落,永远都充沛着一种平和、积极与向上。
本次特展精选了戴泽先生的13幅作品,创作地点从北京到柏林,从延安到大连,从鸭绿江畔到中印边境……虽然作品数量不多,却跨越了60余年的光阴与近万公里的空间距离。在宏阔的历史叙事洪流之中,这些作品呈现出戴泽先生珍贵的个人视角——他用艺术家的眼光观察记录下生动的细节,同时也融入了当时的时代气氛与他自己的情感温度。这些作品如同一部艺术家书写的感性的历史,凸显着艺术家的价值判断与态度,让我们沉浸其中,到达一种更真切的真实。
戴泽先生说:“最美的画,应该是画在时间之上的。”已至期颐之年的他,或许没有谁比他更适合说这句话了。在快节奏生活的今天,它的画让我们慢下来,穿越于时光隧道之中,成为心灵最好的治愈。翻看这一幅幅绘画,鲜活依然,感动常在——时间给出了作品一切答案。
祝愿戴泽先生生命常青,福寿延绵。
“时间之上——戴泽作品特展”展览现场
作品解读
2022年10月26日,由北京市东城区文联作为指导单位,戴泽艺术工作室与槐轩人文艺术空间联合主办的“时间之上——戴泽先生艺术特展”在槐轩展出。
1946年,24岁的戴泽受徐悲鸿之邀从南京北上,来到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任教。从此,他的生命便与北京这座城市紧密联系起来。这次展览,共有7幅作品分别描述了不同时代的北京。
初到北平的第一年,他谨循徐悲鸿现实主义艺术理念,用油画、水彩、速写等方式记录了大量北平的社会风貌。《建国门外大桥》即是其中的一幅,画面所描述的景物非常简单——画面主体是位于中间位置的石板桥,近处一位妇女在浣洗,两位车夫驾着驴车向路的尽头驶去,画面上方似乎是一处寺庙,院内枯树参天,寺院外墙根下有人团坐攀谈,一派寂寥萧索之感。
戴泽|《建国门外大桥》|25x17 cm |纸本水彩|1946
今日北京建国门外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国际大都市的繁华景象早已今非昔比。大半个世纪的时代变迁、沧海桑田令人感叹,艺术家对社稷民生的真情也自然流露出来。
在1946—1949年戴泽的第一个创作高峰中,除了市井场景之外,对于工业场景的描绘也是戴泽先生创作的一个亮点。1949年7月,戴泽同韦启美、韦江凡到北京长辛店二七机车厂写生。面对车间内复杂的机械设备和紧张的劳动场景,戴泽显得游刃有余,他完整记录下生产场景,画面饱满却并不繁乱,深色的背景传递出钢铁的冰冷与厚重,而描绘了炉火与被烧红的钢铁的粉红与橙色则与工人的表情、动作一起凸显出车间内的紧张气氛。一种充满几何构成与韵律节奏的现代之美跃然纸上。
戴泽|《北平劳动者》|18x24 cm |纸本水彩|1949
1959年9月15日,作为“建国10周年首都十大建筑”之一的北京站开通运营。第二日,戴泽在站前广场的西侧位置,用彩墨记录下了这欣欣向荣的景象。画作尺幅虽小,却极为严谨。当时刚落成的北京站的“北京站”站名三个大字还是金色的,位于正门上方的玻璃窗上,后来则被改为红色,并移到了更高的两座钟楼之间的位置,并保留至今。画面中阳光明媚,红旗迎风招展,近处几位乘车人的神态依稀可辨,充满了生动的时代气息。
戴泽|《北京站竣工》|35.1x52.7 cm |纸本设色|1995
在老年行动不便之后,戴泽先生喜欢静静地坐在家中的窗边,出神凝望,描绘窗外的风景。俯瞰着窗外新东安商场与校尉胡同周边他再熟悉不过的风景,同样的题材,他至少画了十几幅,春夏秋冬,各有不同。如同塞尚画圣维克多山,风景不变,画面完全相同。塞尚是在寻找造型的规律,戴泽先生又何尝不是在体味岁月的味道与沧桑的心境。
戴泽|《窗外》|45x68 cm |纸本国画|2009-2010
在百岁的人生经历中,戴泽先生经历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与社会文化的一系列重要变革,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之外,戴泽先生以个人敏感、朴素的目光,记录下这些大历史中充满现实温度与生活希望的日常景观。
1954年7月,戴泽受抗美援朝总会委派,赴朝鲜表现朝鲜人民战后建设的美好生活,《鸭绿江边》即是这次写生中的作品。鸭绿江宽阔的江面与江堤恰好成为被对角线分割的画面。在明媚阳光与蓝天白云之下,朝鲜民众正在沿着江岸边浣洗,虽然远处还有战争中桥梁受损的遗迹,但仍掩盖不住一派和平繁荣与欣欣向荣的生活景象。即便是写生,戴泽先生仍极注重细节的描绘,头顶搬运的风俗、相视交谈的姿态、江中男子的倒影……无不充满了生活的情趣与时代的气息。
戴泽|《鸭绿江边》|27.5x19.5 cm |纸本水彩|1954
1950—1951年,戴泽受徐悲鸿院长委派,赴苏联、民主德国和波兰举办中国艺术展览会。在这次难得的为期一年多的欧洲之行中,戴泽用大量作品记录下所见所闻。《建设中的柏林》正是作于1951年4月29日,二战之后的柏林百废待兴,在高耸的建筑之中,沿街道行进的队伍高擎旗帜、整齐划一、充满朝气,路旁边有行人驻足观看,儿童在追逐打闹……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在这座饱经沧桑的城市中,新的生机正在勃发。
戴泽|《建设中的柏林》|20.5x28.6 cm |纸本水彩|1951
“时间之上——戴泽作品特展”展览现场
“时间之上——戴泽作品特展”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