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演出

录像艺术40年第二部分:再记录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5-05 13:54:48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邱志杰

福建漳州人,自幼接受传统书法训练和广泛的文史阅读,在家乡追随郑玉水先生等学书法篆刻。1988年开始在浙江美院读版画系,受到激浪派和博伊斯影响。毕业作品《大玻璃》和1990年开始的课外创作《重复书写兰亭序1000遍》即被编入“后八九”思潮。1993年开始,对语言哲学和文化人类学发生兴趣,在福建完成了《调查报告》系列油画后,在西藏、新疆、山西等地进行调查。1993年底在杭州三台山期间开始使用摄影、录像和装置,主张用语言实验的成果来完成社会批判和自我批判。关注观看的视角问题,媒体权力的控制问题,身份概念的虚假性等。这时期的代表作有《公共生活》(装置)、《纹身》(系列摄影)、《卫生间》(录像)等。1994年开始移居北京,到北大外哲所旁听哲学,学习哲学和现象学。同时继续其多媒介创作。1990年代中期参与《江苏画刊》的“意义问题讨论”,批评中国艺术中的庸俗社会学倾向。

1996年策划录像艺术展,很长一段时间成为新媒体艺术的推动者。录像和录像装置方面的代表作有《物》(1997年),《现在进行时》(1996年)。还有杭州时期的摄影工作《纹身》、《虹》、《好》系列作品被认为是观念摄影潮流的代表作品。九十年代末,转向对观念艺术中的“智力崇拜“倾向的批评,1999年开始策划《后感性》系列展览,强调作品的现场性和综合性,反对过度阐释,并开始走向策展试验。个人创作则两极分化,一方面转向中国式的生命哲学

和历史感的,延续对书法的兴趣,代表作品有《唐诗十首》、《说文解字》系列、《挂历1998》摄影系列等;另一方面则对社会学的田野调查方法产生兴趣,在2001年前后进行了大量社会采集式的摄影和录像创作,重要作品如《亚洲时间》、《黑板报》系列等。并和后感性小组的其他艺术家一起尝试现场艺术的实践,如2001年的《后感性:狂欢》、《新潮新闻》、《报应》等涉及空间、现场、装置、行为、表演的综合现场。2002年,参与“长征—一个行走中的视觉展示”大型系列项目的策划,邱将其作为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和策展实验。个人创作则谋求和日常生活的无缝结合。创作了《长征-左右》等系列作品。2003年9月后任教于中国美院综合艺术系,开始用“总体艺术”的概念整合此前新媒体时期、“意义问题讨论”时期和“后感性”等多方面的创作、理论和实践,用于教育实践。思想上则由西方语言哲学和佛教的影响,

部分地向儒学转化。

 

杨韬

声音设计师和媒体艺术家,1978年出生于兰州,现定居北京。2000年开始声音艺术的创作并开始发表作品。2003年开始创作电子原音音乐并和不同艺术家即兴表演。2005年参加第二届北京国际新媒体艺术展并赴德国科隆多媒体艺术学院演出。2007年发起多媒体艺术组合“事件组织”。在2008年开始负责全球非盈利智联机构dorkbot北京分支之后,开始作为活动策划人和视觉艺术家出现。2009年作为策展人负责日本新媒体艺术家Daito manabe的北京表演并被特邀作为德国艺术家Alva noto的北京演出嘉宾,并组织了一系列的新媒体workshop。2010开始和媒体艺术家盛洁组成shan studio,负责新媒体软件的教学。杨韬主要利用基于 Mactonish平台的一系列编程软件和自定义的控制设备进行多媒体现场创作,利用编程软件作曲,或结合硬件感应器设计多媒体互动。近年来研究的方向是数据信息可视化中的声音设计,并通过装置的形式来和物理空间发生关系。

 

乔加

媒体艺术家、漆艺家

1984-1990 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

1992-1996 日本石川县轮岛漆艺技术研修所,学习日本传统漆艺,获日本无形文化遗产继

承者证书

1998-2001 德国卡尔斯鲁厄造型大学,学习平面设计,获硕士学位

2001-2005德国卡尔斯鲁厄造型大学,媒体艺术,获博士学位

2006-2009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聘任讲师

2008出版著作《到西方去》

2009在北京798艺术区成立“乔・•漆画廊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