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春生夏长”扎根中关村,看青年实验水墨艺术家的当代回应

“春生夏长”扎根中关村,看青年实验水墨艺术家的当代回应

时间:   2019-07-02 17:28:11    |   来源:    艺术中国

展览现场

“水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王维的破墨山水,如果把它作为一种观念,还可以追溯到六朝时期的书法。作为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也折射着中国文化在全球化时代的状态和处境,我们怎样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如何用水墨表现当代文化?如何继续推进水墨语言的变革?面对这些问题,中国的当代水墨该如何回应?

展览现场

2019年6月29日,位于北京中关村新区的壹美美术馆迎来了它的首展:“春生夏长”中国当代水墨艺术邀请展。展览将中国实验水墨领域中21位最具代表性的青年画家汇聚一堂,展出他们的近百件作品,呈现了中国当代水墨发展状态的一个切面,也带来了他们在水墨领域最新的探索成果。 “春生夏长”一词较早见于《鬼谷子·持枢·全篇》一文,指代壹美美术馆的筹建与开展,也意味着参展艺术家所处的创作盛期,这里或许蕴含着中国当代水墨的未来。

出席开幕的嘉宾和艺术家合影

展览由北京实创科技园开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担任展览的学术总顾问,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庆和为学术主持,壹美美术馆的馆长、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程辰担任策展人。

海淀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劲林在开幕式上致辞

张劲林对实创集团和中央美术学院对海淀区的支持表示感谢。他希望壹美美术馆能促进艺术与科技的交流对话,成为科学家和艺术家交流的平台。区政府将继续致力于让科技和文化走向群众,让文化软实力真正成为海淀区创新发展的支撑。

北京实创科技园开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书记、董事长陈晓智在开幕式上致辞

陈晓智表示,壹美美术馆的建立,为科技与艺术的邂逅搭建了平台,实创中心今后将对科学城北区的文化空间和创作平台提供更大的支持,继续探索科学与文化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刘庆和在开幕式上致辞

刘庆和表示,“春生夏长”也象征水墨精神的传承,参展艺术家们出生于1980年前后,是今天当代水墨的中坚力量。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也是艺术新生力量诞生的时刻。海淀区的壹美美术馆与北京东部的艺术区和中央美术学院相呼应,形成了良好的艺术生态,彰显了艺术与科技的力量,同时他对支持本次展览的范迪安先生和批评家,艺术家们表示了感谢。

批评家、策展人皮道坚在展览开幕式上致辞

皮道坚表示,此次展览是今年中国的一场高水准的水墨艺术展,它代表了新水墨的方向,他们的作品呈现了和前辈艺术家不同的面貌。展现了新水墨和当代艺术和当代文化的语境。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顾丞峰在开幕式上致辞

顾丞峰表示,壹美美术馆在开馆之初就举办如此大规模,高水准的展览是很难得的,能召集到全国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水墨艺术家实属不易。他相信在相关领导和企业的支持下,壹美美术馆今后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资讯网主编、参展艺术家代表章燕紫在开幕式上致辞

章燕紫向为展览做出努力的各方表示了感谢。她说: “研讨会上李军教授的一句话让我很感动——‘美术馆是呈现真理的地方’希望作为艺术家的我们,以及所有从事艺术的人都能真正成为追寻真理的人”。

实创股份副总经理兼永丰基地总经理袁世剑主持开幕式

展览现场

皮道坚认为,相比21世纪头几年,中国当代水墨已经走出了中国当代艺术的语境,开始与世界当代艺术形成多元共存的局面。因此对中国当代水墨的梳理,可以揭示全球现当代艺术的格局和生态。“参展的艺术家既延续了传统水墨的文脉,与当代的文化语境相吻合,也表达了他们的观念和精神诉求。在一个科技园区能看到这样一个展览,某种意义上也预示着中国当代文化的走向”。 

展览现场

从年龄构成上来看,“春生夏长”的参展艺术家都生于1980年前后。从再识传统,到水墨中的社会批判的历史意识,再到微观叙事和内心意识。正因为他们对现实的关切,用走出现实的方法进入现实,作品才具有了时间感,其背后所勾勒的,便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个体心灵的路线图。

语言的革新,是当代水墨不可绕过的课题。传统的皴染方法,线条,造型方式以及体现的韵味,既是当代水墨画家丰富的资源,同时也是一种束缚。朱雅梅将以线条勾勒轮廓为主,平面为辅的传统文人画语言形式置换为大范围的平面晕染,以洒脱、劲健的细线给予画面灵动。值得注意的是,在处理点景人物时,她用毛笔提点了一两个抽象的剪影,犹如篆刻的刀笔,这样的处理方法在传统的文人画中并不多见。

朱雅梅 《归》 181x32cm 纸本水墨 2017

作品局部

朱雅梅 《山行系列》32.5x27cm 纸本水墨 2017

《山行系列》局部

徐钢主要致力于笔墨的研究。传统中国画中具有很强线条感和符号性的笔墨在这里变得静寂无声,就像鹅卵石的自然纹理,他在作品中保留了传统中国画的高远构图,强化“实”与“空”的对比,使得山水抽离了时间感,展现出博大的宇宙气象。

徐钢《山静似太古》240x124cm 纸本水墨 2018

作品局部

秦修平、秦艾、贺祖斌、徐华翎、祝铮鸣、王亚崴等艺术家在对传统技法、图式、造型以及审美趣味上做出新解读的同时,也注入了当代人的观看方式和精神导向。“传统”不再蒙上博物馆的灰尘,而仿佛是清晨阳台上刚刚绽放的花朵。

秦修平 《访宋图》 315X195cm   纸本水墨设色  2019 

秦艾 悠然图 120x273cm 纸本水墨 2019

作品局部

贺祖斌 白云依山 99X44cm 2017年

徐华翎 《窗外3》 105 x 85cm 绢本水色 2019

张萱子《坎》190x120cm-绢本设色-2017年

王亚崴《呓语唐诗系列》44x27.5cm 2017cm

作品局部

       

祝铮鸣 《灵隐》 106×85cm 绢本设色 2019

“当代”在英文中的解释是“当下”,现代主义理论家拉斯金认为艺术家应当用“纯真之眼”来看待世界。杜小同和孙晓枫不断开拓新的水墨意味。孙晓枫此次展出的一系列更为抽象的水墨作品,相较于他之前的《五山笔记》加入了类似油画的肌理和表现性的笔触,融入了更多对比的色彩。杜小同则带来了包含人物的水墨风景。如果说《天越湾》还保留着中国绘画长卷的观看方式,和近似陈师曾的笔墨意味,那么《徜》则采用焦点透视,以抽象的风景,隐喻出人的精神境遇。灰色之间微妙的色彩和朴拙的人物造型,给人静谧、亲切之感。

孙晓枫《识器No.3》140×248cm 综合纸本 2018

作品局部

孙晓枫《平安》40×60cm 综合纸本 2018

杜小同《徜》372X250cm 纸本水墨 2018

杜小同《天越湾》72×243cm 水墨宣纸 2019

作品局部

水墨不仅是一种材料,它的气质与伊夫·克莱因、塔皮埃斯和波洛克的自由有所不同。如果说有“水墨精神”这种东西的话——我们从展览作品较多传递出的弱对比、半明确半模糊的笔墨造型,以及水性的灵动肌理等现象来看,水墨的文脉更多倾向于一种“柔软”的气质,在这种柔软之中给心灵留下幻想、自由和徜徉的精神空间。

孙浩 《重整山河待后生》 800x280cm 纸本水墨 2019

水墨的可能性也不仅局限于“柔软”之中。也可以呈现出英雄主义,也可以直面现实的悲怆。孙浩的《重整山河待后生》以巨大的尺幅独占一面墙,同时他只用墨汁和宣纸的留白塑造出坚实的马,古希腊的雕塑,和岩石。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他的作品刚劲之外并不凝滞,水的流动性埋藏在重墨之下,意境清冷而浩瀚。

朱小坤 《距离》之四 139x69cm 纸本水墨 2018

朱小坤的作品通过对自我经历的反思,用一种寓言式的叙述揭示幼年和社会现实的问题与状态。曾健勇的童年则在教堂的环境中浸染,他的作品采用了中世纪祭坛画的形制,画中的儿童以庄严的身姿和木讷的神态演绎了一台社会化的戏剧——儿童在幼年被规训,他们长大后又接着去完成对其他事物的规训。他的水墨雕塑作品由纸浆制成,并以水墨上色,完成了水墨从平面到三维实体的转换。

曾健勇 《漫天·寻》   2017

曾健勇《岸边》 190 140 75cm 纸浆 水墨上色 2017

党震的《夜行》和《射虎》表达了他近几年的状态,在一个超现实的环境中营造了一种戏剧效果,成为骨架的猛犸象和老虎,追问着人的生死。带有“荒寒”气的石头和山地,已经成了党震作品标志性的视觉语言。

党震 《射虎》 240x400cm 纸本设色-2019

党震 《夜行》 240x400cm 纸本设色-2019

杭春晖、黄威两位艺术家把水墨推向形而上的表达,抽离叙事,关注纯粹的形式。杭春晖采用浮雕与宣纸水墨结合的形式,跳出分明的二维或三维空间,而创造了一种介于其间的不明晰的画面空间结构。黄威曾目击西藏唐卡画师在绘制过程中漫长的点染而深受触动,通过日复一日的单调劳作,产生空灵而博大的色域。除了画面的张力外,艺术家也在强调行动本身的意义。

杭春晖 《日常系列-白马赛克和白桌面》114.5 87.8cm 纸本设色 木刻浮雕 2016年

黄威 《精进之蓝》 246×123cm 纸本设色 2019

王煜 《野火(十三)》 75×144cm 2019

开幕前的题为“当代水墨与当代文化语境”的研讨会上,批评家王端廷提到当代水墨与传统水墨的区别就在于怎样理解“当代”。他认为,今天的当代指的是工业化、城市化和全球化的环境。章燕紫,王亚崴的作品里更直接地体现了当代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心灵状态,这种状态更多是一种创伤和焦虑。章燕紫的新作以铁丝网为母题,这两件作品曾参加名为《自闭》的个展。几条带刺的铁丝触目惊心,代表自我与外界的隔绝,反映出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疾病。王亚崴的《来不及》采用了特殊形状的画框,它们既像地铁车窗,又像是一个密封盒,个体纠结的面容甚至淹没于其中,只有手机的屏幕将它照亮。时间的速度、拥挤的空间和难以满足的欲望,都被积压在其中。

章燕紫 渐弱 90X96cm 纸本水墨 2019


王亚崴《来不及》 102×34cm 纸本水墨 2018

王亚崴《来不及》 68×68cm 纸本水墨 2018

王宏州 漫 91x280cm 纸本水墨  2018   

 

靳骐沣 《嘿瞧!沙发No.17》 99×180cm 纸本水墨 2017

中关村壹号是海淀区新的高科技产业中心,半年内在此就举办了两场大规模的当代艺术展。玻璃幕墙和框架结构的建筑散发出科技的光芒,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它不断提醒我们,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和科技对传统生活方式的介入和改造已经不可避免。水墨的实验精神能否与科学的实验精神和实证精神相互影响?水墨能否在技术和产业革命的时代大潮中找到一条大船,乘风破浪? 

展览现场

尽管面临种种发展的课题,刘庆和说,“不论是面对传统还是当代,‘春生夏长’传递的是一种自然的状态,当代水墨应该是自然生长的过程,包括每个人心性的自然生成,不是去刻意强调什么,也不受到外界压力的干扰”从展览中艺术家的视角向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看去,形式的探索之下,同时也是对自我的深度剖析。在艺术史的传统和当代社会的复杂现实之中,他们以独立的姿态游刃有余,唯自由的生长与诚恳的力量,方使人感同身受,过目难忘。

(部分图片由壹美美术馆提供,展览将持续至2019年9月15日)

观众观看作品

观众观看作品

观众观看作品

观众观看作品

附:参加此次展览的21位艺术家是:章燕紫、朱雅梅、曾健勇、孙晓枫、杜小同、秦修平、党震、秦艾、贺祖斌、徐华翎、杭春晖、王煜、徐钢、祝铮鸣、孙浩、朱小坤、黄威、王亚崴、王宏州、靳骐沣、张萱子。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刘进安、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武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陈淑霞、中央美术学院协同创新办公室主任岳洁琼,以及杨建国先生、杨维民先生、孙志中先生等。

展览开幕式到场的政府及企业嘉宾有,海淀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劲林先生、海淀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曹宇明女士,国核电力研究院院长陈海华先生,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院长王旭东先生,北京拉卡拉云闪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陈晓华先生,天地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FO张国华先生及康斯特仪表,北大维信生物科技,神舟航天软件技术,艺连科技等企业嘉宾。

主办方嘉宾有北京实创科技园开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书记、董事长陈晓智先生。北京实创科技园开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书记、总经理孙腾先生等。

相关文章

“春生夏长”扎根中关村,看青年实验水墨艺术家的当代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