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物墟·象浑":胡伟最大规模个展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开幕

"物墟·象浑":胡伟最大规模个展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开幕

时间:   2019-05-13 16:43:49    |   来源:    艺术中国

展览学术研讨会现场,左起:艺术家胡伟,策展人皮道坚、鲍栋

2019年5月10日下午,“物墟·象浑——胡伟个展”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开幕。此次展览为迄今胡伟最大规模个人画展,共展出艺术家综合材料及装置作品40余件(套),作品时间跨度十余年,占据了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一、二两个空间。

1985年胡伟作品《李大钊、瞿秋白、萧红》获国际青年美展金质奖

胡伟留学日本期间的中国古代壁画“现状摹写”作品

胡伟留学日本期间的中国古代壁画“现状摹写”作品

胡伟的艺术生涯及艺术语言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987年留学日本之前,以1985年创作的《李大钊、瞿秋白、肖红》为早期代表作,艺术家主要创作以传统水墨为基本表现语言的人物画;1987年至1997年留学日本期间,胡伟师从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校长、日本重要艺术家平山郁夫先生,开始对中国古代壁画进行深入研究,并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对敦煌壁画、克孜尔壁画、永乐宫壁画进行了大量“现状摹写”,由此汲取了丰厚的古典艺术学养和更为扎实的对中国古代壁画材料、语言、空间性和技法的掌握,影响至今;1997年回国,胡伟回到母校中央美术学院主持“材料与表现工作室”,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与保存修复艺术委员会主任,胡伟在以综合材料拓展绘画尤其是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力方面做了大量尝试和探索。此次展览重点呈现的便是其最近一阶段的作品。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迹》 木质构造、麻纸、矿物·植物·土质颜料 、金银粉、金属渣、箔 244 x 122 cm 2018

本次展览由评论家皮道坚、鲍栋担纲策展。展览主题“物墟·象浑”取自中国古代《二十四诗品》第一品“雄浑”:“大用外腓,真体内充。返虚入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非强,来之无穷。”在皮道坚看来,胡伟的艺术创作与《二十四诗品》中“雄浑”的诗学风格是一脉相承的。展览以“物墟·象浑”为主题,意在概括胡伟的艺术方法,并从“物”与“象”两个层面去认知与论述胡伟的作品。

《海礁》一  木质构造、宣纸、矿物·植物·土质颜料 、金银粉、金属渣  180 x 900cm 2019

《海礁》局部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的新空间展厅主要展出胡伟近些年来创作的综合材料及绘画作品。皮道坚认为,胡伟的创作从传统绘画出发,其后进行了两个方向的拓展:

其一是将传统的中国画媒介即宣纸、水墨拓展至诸多材料及物品,如宣纸、水墨、矿物质颜料、金属、陶、木、贝壳、蚕丝、棉、麻等,并通过搅拌、打碎、折叠、泼洒等艺术手法完成了从材料到画面语言的转化,并将技法层面的媒材升格为本体层面的“物性”,由此将中国传统绘画推向了综合材料的表现领域;

《黄山云雾》 宣纸、墨、矿物、植物颜料、蚕丝 136 × 490cm 2015

《青绿山水》 60 x 540 x 30cm 2016 木质构造、大漆、陶土、矿物·植物·土质颜料 、金银粉、金属渣

其二,胡伟的综合材料绘画与当代装置仍然延续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文脉,即“山水以形媚道”。比如《海礁》、《壁》、《青绿山水》、《黄山云雾》等作品,将中国传统绘画的核心美学精神拓展为一种东方式的当代精神表达,由此完成其当代艺术作品与中国传统绘画的深层次连接。

《古裂—蓝》 54.4x40x5.6cm 木质构造、麻纸、矿物·植物·土质颜料、箔 2002

策展人鲍栋认为,胡伟并非以西方现当代艺术的逻辑处理材料问题,而是力图通过材料重新建立这些“物”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连接。“他的很多作品尽管看起来很抽象、很形式,但背后始终有一个文化本体的“道”。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他的艺术不是简单的材料实验,而是有着更深邃的思考、体验和追求。”

《书卷》,装置,木材、矿物、植物、土质颜料,800×1000cm,2018

《书卷》一,244×122cm×12,木质构造、麻纸、麻布、宣纸、矿物、植物、土质颜料、箔、金属渣,2015-2018

《书卷》系列作品局部

除综合材料作品,胡伟近些年还将艺术创作的触角伸向装置、影像等当代艺术领域。《书卷》系列是此次展览的重要作品之一,包括一件大型装置及多件综合材料作品。胡伟认为,“书卷”二字包含了中国上千年的文化意味。一张宣纸,流传千年。所谓“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在胡伟手中,这些废旧的木头、木质材料、宣纸承载了以“诗书传家”为象征的中国历代文化传承。“徐冰的《天书》与胡伟的《书卷》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他们都通过以现成物创造新的视觉形象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批判。不同的是,徐冰的作品更具有理性的逻辑和仪式感特征,而胡伟的作品更富有表达的激情”在鲍栋看来,“诗书传家”与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的崛起有关,胡伟的作品隐约涵射了其内心对传统社会理想模型的一种主动连接和自觉体认。

《黄山云雾》(局部)

《秋韵》 宣纸、墨、矿物、植物颜料 276 × 378cm 2018

《祥云》,140×700cm ,宣纸、墨、矿物、植物颜料,2007

与胡伟大量黑墨浓重、充满历史的斑驳感与废墟感的作品形成鲜明对比,诸如《祥云》、《黄山云雾》、《春潮》、《秋韵》等作品,色彩绚烂,气韵空灵纯逸,反映出艺术家对不同材料属性与表现力的深刻理解。评论家殷双喜认为,胡伟的创作非常贴近日本美学中“寂”的概念,“从整个展览来看,他的绘画从一种绚丽多彩,逐渐转向好像一场大灾难以后的废墟。一切生命都消失了。但是你细细观察,那些物墟中有形,有结构,在一片死寂中有一种生机在悄然升起。在这样的气氛中,你会发现墙上挂的几件彩色水墨渲染的作品,变得就像一片五彩的祥云,很轻,轻地似乎要升起来;而那些色彩浓重的作品,就像经历了大地深处几千度的高温,一如干涸海滩上一片黑色无言的礁石。胡伟以这样的方式,展现了一种广阔的视觉跨度,也让我们以一种新的眼光观看自然世界。”

《饕餮》,60×60cm×16,木质构造、麻纸、矿物、植物、土质颜料、箔,2002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在中国当代艺术陷入某种困境的当下,此次展览是一次具有相当文化意义的展览。“本次展览是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拓展当代艺术本土性研究的一个重要个案。首先,展览向我们表明,尽管当下外界社会对中国当代艺术有各式各样的议论,但中国艺术界仍然有很多优秀的当代艺术个案在发生。其次,在今天极度物质化的文化语境中,展览再一次为我们强调了精神生产的意义和价值。胡伟以他的艺术实践,强调了当代艺术与传统深层对接的意义,同时也探索了一种应对当代精神困惑的东方解决方案。”皮道坚说道。展览将持续至6月29日。(图、文/台馨遥,作品图片由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提供)

展览信息

展览海报

展览海报


"物墟·象浑":胡伟最大规模个展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