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无界 ——尼跃红、董雅、冯小红、林乐成四人艺术作品展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9-23 18:41:57 | 出版社: 《中国美术》

前些年,有个青年批评家跳出来宣布: “绘画死亡了!”这当然是向西方学舌。结 果呢?绘画倒是日渐繁荣,这位批评家却从 此关门大吉。

个中的道理其实很简单,绘画之于中 国人,夸张一点说,多少有些像宗教与教徒 之间的关系——一旦与绘画结缘,便终生为 其所“役”。绘画的技艺,极易内化为人的 机体记忆,而其形式,可以用比诗歌更本质 的方式满足人的精神幻想。令人不解的是, 这样生机勃勃的艺术形态,缘何招惹了批评家,以致于横生出“死亡”之论呢?其实这 也不奇怪,因为中国批评家的脑袋,一向是 长在别人脖子上的,西方人打个喷嚏,中国 批评家自然要跟着装感冒。

“无界——尼跃红、董雅、冯小红、林乐成四人艺术作品展”可作如是观。这四位20世纪80年代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学子,在设计艺术领域早已是大鳄级的人物, 为何还要联袂办画展?道理上面已经说了, 如果更明确一点讲,那就是绘画总能以宗教的方式召唤游子们回到自己的领地。除此之外,别无它解。

画展的名称“无界”,是他们自取的。何谓“界”,境也,陲也,指不同领域的界限、界别。在四位艺术家的阐释中,“界” 即是划地为牢,是思想的枷锁与创新的屏 障。“无界”当然就是对“界”的超越与破除。其意思有二:一是对人为的专业栅栏的拆解;另一点,则是对艺术家身份界定的超越。其实,这两点在我看来并不那么重要, 我更为看重的,是他们作品中的“无界”之 境: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工艺与绘画、抽象与具象、科学与艺术,融通互生, 混沦一体,大道归一。

细究起来,“无界”实际上是中央工艺 美术学院的学术传统。其奠基者、开创者, 多为“无界”的大师。如张仃是“毕加索加城隍庙”;庞薰琹是现代主义加民族化;吴冠中是“土土洋洋”,水彩、油彩、墨彩一 把抓,“母鸡孵出小鸭来”;袁运甫更是这 方面的代表人物,从工艺到绘画,从设计到公共艺术,无不纵横挪移,一一涉猎。从根底上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教育观、艺术观均是无边开放的结构。这方面典型事例很多,略说一例。20世纪80年代,张仃聘任美国著名波普艺术大师劳申柏为客座教授,并请他在大礼堂作了一场讲座。今天看来极平 常的事,在那个时代却是革命性的举动。劳 申柏的“无界”是世界皆知的,当张仃将其 误称为“同志”,并由翻译准确地传达给他 时,他拊掌大乐,说了一句至今让我难以忘 怀的话:“天下搞艺术的都是同志”—— “无界”得可以吧?

以时间计,尼跃红、董雅、冯小红、林 乐成四位艺术家都应是这场讲座的听众。这 样算下来,我也是他们的半个同学。由此揣 度,他们的“无界”之理念,或许就成形于 那个年代吧?

四位艺术家的作品我零散地读过一些, 但远算不上研究,只能谈点印象。

尼跃红本科、硕士修习的是染织艺术, 博士阶段又专攻环境艺术。因其卓越的行政 能力,他先后在北京多所高校担任领导工 作。辗转腾挪于行政、设计领域,却丝毫不 减他对油画艺术的热情。如果当下的油画家们多受制于流行的艺术理念,从而日渐矫饰 性、套路化的话,那么,尼跃红则在时流之 外构筑了一套以乡野主义为核心的新风格。 发现西北、青藏高原的乡野之美,并将其在 超自然结构中加以重塑,既构成了尼跃红油 画的美学鹄的,也是他油画风格的起点与归 宿,他的作品也因此具有了宗教般的凝重。

《信天游》 尼跃红 布面油画 150cm×200cm

董雅以陶瓷艺术为起手,后又从事环 境艺术、园林艺术设计,但让他最为着迷的 却是水墨。董雅的造境取山水大势,力避烦琐,近于原型又远超原型之上。尤其山体坡 石,作适度的抽象处理后,与墨色交错运 动,带动画面升腾至“恍然有象”的超然境 界。董雅作画,先有笔墨而再取丘壑,厘定 画面大势后,依势泼墨,随机生发,率先铺 陈浑厚苍润之气象,而后,以渴笔勾勒,勾 中见皴,皴中见染,形成密实而多层次的黑 灰调子,而飞白处则如天光乍泄,澄澈而透 明。在这里,人们所能领略的,不仅是山水 的叙事,也是笔墨的传奇。

《泉声幽远》 董 雅 中国画 69cm×69cm 2006年

《人体-2》 冯小红《肖像-1》 冯小红中国画 47cm×142cm 中国画 78cm×46cm 2013年

冯小红的画,犹如精神的安乐椅。笔致松脱的安静,结体庄和与偶尔的诙谐,总会若不经意地让观众进入生命的慢节奏:疏懒、惆怅、自语。借女性肖像、人体及日常 的卑微事物来拯救、呈现现代社会所遗落的典雅品质与生命节奏,让精神在闲适浪漫的层面上完成自我放逐,是冯小红绘画的美学旨趣所在。冯小红是位女性艺术家,却与女 性主义艺术有着根本的不同,她是站在艺术家而非女性主义艺术家的立场来观察、呈现这个世界的。她的作品,一直安静而自我地讲述着这样一个真理:有时,单纯比复杂更 有力量。

流光》 林乐成 纤维艺术 90cm×170cm 1995年

林乐成最为辉煌的业绩,莫过于他将中国当代纤维艺术充分国际化。可以说,纤维艺术是林乐成最好的绘画,但这丝毫不掩他 在丝网版画上的成就。在林乐成的创作中, 从纤维艺术到丝网版画,既有观念、形式上的重合,亦有一系列的美学转化;纤维艺术神秘古厚的浪漫气息,在丝网版画上被提纯 为出韵幽淡的抒情性;纤维艺术结体的沉 厚,境界的廓远,在丝网版画那里化作了裁构淳秀,以及云无心出岫式的超然。用一句话概括两者,似可以这样说,纤维艺术是林 乐成创作中的黄钟大吕,而丝网版画则是他 内心的抒情诗。

四位艺术家的作品,给我们带来了“无界”的主题,由此唤醒了我们在浮华世界中渐渐失去的思想活力。我想,这大概是本次 展览最为让人动容的地方罢。

下一页再认知 ——1895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系列大展综述上一页光照思齐堂 ——记人民美术出版社画家、编辑卢光照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201404期
· 《中国书法史论》 ——书家大师的谆谆教导
· 从维米尔的起居室到夏尔丹的厨房 ——二者风俗画之比较
· 在2014年春季拍卖中展望艺术市场
· 绘者何为 ——简论“回到形式本身”的艺术主张
· 中国画之美(一)
· 无界 ——尼跃红、董雅、冯小红、林乐成四人艺术作品展
· 再认知 ——1895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系列大展综述
· 重返单纯 ——吴山明执教50年、从艺60年中国画艺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