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光照思齐堂 ——记人民美术出版社画家、编辑卢光照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9-23 19:07:59 | 出版社: 《中国美术》

[编者按]

如今的美术圈内,评论一个书画家时 “一平尺价格几许”仿佛已经成为一个重要 标杆,书画家个人报价更是唯恐不高,否则 便是降低了自己身份,哪怕有价无市,亦需 做足姿态。老一辈艺术家中,却有一位有趣 的画家称自己的画是“一钱不值”,而且 “万钱不卖”——他还刻了一方“一钱不 值,万钱不卖”的闲章。这位在今人看来颇 为“另类”的艺术家,就是齐白石先生的得 意弟子,曾在人民美术出版社担任编辑工作 的卢光照先生。

白石老人曾说,他得意弟子中画的最 好的“有李苦禅、李可染、王雪涛、许麟 庐、卢光照”,可见卢光照在齐白石老人心 目中的位置。卢光照历六十载的艺术探索, 精心研究,钻研笔墨,不但深得“齐派”大 写意之精华,而且时刻谨记白石老人“学我 者生,似我者死”的教诲,广泛吸收任伯 年、吴昌硕、虚谷等人之笔墨精髓,形成了 个人独特的艺术风貌。在他的作品中,既有 吴昌硕、李苦禅润泽苍浑的笔墨,又有白石 老人质朴天真的情趣,落笔重如泰山,苍劲 古崛,造型生动,色彩单纯明快,对比效果 强烈,卢光照不愧为当代中国大写意花鸟画 的代表之一。

卢光照别号“三不子老人”。三不 子,即:不摆架子,不充壳子(充壳子意为 不懂装懂),不当孙子,他的画作上也常常 题有“三不子老人卢光照”。堂堂正正做 人,老老实实作画,这就是可爱的三不子老人卢光照。

卢光照1914年生于河南省汲县(今卫辉 市)庞寨。该村距县城20公里,是一个比较 贫穷的地方。卢姓在当地算得上大户;但卢 光照的父母皆不识字。卢光照幼时在村中小 学读书,三年级的时候,随堂兄到开封就读于省立第三初级小学;毕业后,考入第一师 范附小读高年级,后又考入省立第五师范。 在五师读到高级师范的时候,卢光照因不满 校长、训育主任的作风而参与闹学潮,结果被学校开除。那时他喜欢画画,就决定考艺 术学校。他先在私立京华美专旁听了一个时 期,后考入国立北平艺专。

卢光照入学后的第一年,主要学的是基 础课,包括国语、音乐、劳作、体育等。第 二、第三学年主要是绘画专业课。当时学校 的国画老师,多是国内有名的教授,如教花 鸟的有齐白石、王雪涛等;教山水的有溥心、黄宾虹、吴镜汀等;教人物的有陈缘督、 吴光宇等。先生教课认真,学校管得也严。

老师中,齐白石先生的年龄最长,那时 已70岁左右。白石先生每周来上两次课,每 课连讲两小时。

卢光照发愤学习,成绩在全班名列前 茅。他更喜爱齐白石的写意花鸟画法,认为 齐白石的画大气磅礴,符合他的秉性。白石 先生为他手把手示范,指导作画要领;因此 他的画技提高得很快,深得白石先生的赞 赏。白石先生甚至给卢光照刻了两方印章, 一方为白文“卢”,一方为朱文“春塘”。 一次,卢光照在课堂上画了一幅《墨竹》, 请先生指点,白石先生挥笔在画上题写: “光照弟画此粗叶,有东坡意,乃同校之 龙也。”

卢光照与秦岭云、周书声组织重九画 会,在北平太庙、河南开封龙庭举办三人联 展。他又与同窗好友谢时尼、雒达共同出版 了《三友合集》。白石老人亲选画集作品, 并为画集撰写序言、题封签。序言中说道:“谢时尼、卢光照、雒达二三同学心无妄 思、互相研究,其画故能脱略凡格。即大叶 粗枝,皆从苦心得来。三年有成,余劝其试 印成集以问人。”

卢光照艺专毕业后正赶上中华民族的危 亡关头。1937年“七七事变”,北平沦陷, 卢光照怀着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一心要 抗日。他偷偷告别恩师齐白石,辗转回到豫 北老家。这时,抗日爱国将领、59军军长张 自忠将军率部驻防到他们家乡一带。他踊跃 报名,参加了抗日队伍的随军剧团。

抗日战争初期,张自忠将军率部先后开 赴津浦前线,打淮河,打临沂,打台儿庄,掩护部队从徐州突围,立下了卓越的功勋。武汉沦陷,其部队撤至鄂北,隔襄河与敌人 对峙。这时张自忠已擢升为第33集团军总司 令,因此卢光照参加的剧团,便叫做“33集 团军总司令部抗敌剧团”,归政治部管。

那时剧团的任务,是以演剧为主。在开幕之前,演员们总是高唱抗日歌曲,一方面是宣传,一方面也是借高亢的歌声吸引群众前来看戏,扩大宣传效果。演出的对象,首先是部队,有时也搞军民联欢。

卢光照先后任过艺术干事、宣传队长、 抗敌剧团副团长。他亲自组织指挥合唱团, 教唱一些抗战的歌曲,如《黄河大合唱》 《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毕业歌》等, 每次演出都收到很好的效果。他还根据当 时的情况,创作了独幕剧《寒衣》和《清 乡》。卢光照不但是编剧,还是导演,有时 还要当演员,他说:“我是河南人,说的是 家乡话,演个穷苦农民比较合适。”

1941年初,卢光照离开部队,先后到四川省立技术专科学校、广汉女师、成都 女中、荣昌国立十五中、荣昌女中等学校任 教,教过国语、绘画、音乐等课。此后,他 应聘到了重庆嘉励中学、巴县女中、二十五 兵工厂子弟中学任教,讲授音乐和美术。 1945年,卢光照在中苏文化协会举办了个 人画展。齐白石老人知道后,为他的画册题 写了书名《光照画集》,并用另纸篆书写了 “吾贤过我”四个大字。

日本投降后,国立北平艺专复校。1946 年,齐白石带卢光照到徐悲鸿校长在北平东 总布胡同的寓所当面推荐,卢光照即被聘在 该校任教。

从1946年8月到1948年7月,卢光照在北 平艺专教了两年书,他的课内容充实,语言 幽默,受到学生的欢迎。这两年间,他作画 300张,在艺专大礼堂举行了个人画展。徐悲 鸿校长及师生们参观了画展,并给予很高评 价。

1949年初,张家口解放后,卢光照被 调到察哈尔省革命干部学校高级班学习,系 统接受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教 育。结业后,他被派往张家口女子师范学校 教书。

卢光照在长达十多年的从教生涯中,教 过小学、中学、师范及艺专,教授了国语、 绘画、音乐等课程,培养出很多学生,其中 有不少成为了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

《向日葵花向阳开》 卢光照

1950年12月,人民美术出版社筹办, 卢光照被调到该社。人民美术出版社初创时 期,主要编辑出版连环画、年画、美术技法 和资料等普及性读物。卢光照负责《连环画 报》的文字编辑工作,承担策划选题、联系 作者、审改稿件等任务。1955年3月,他被调 1981年卢光照与家人摄于北京南河沿寓所(时年67岁) 到图片画册编辑室工作。再后来,他又调到 了中国古典艺术编辑组。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人民美 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图书进入普及与提高并 重的阶段,重点编辑出版具有较高专业水平 的画册及论著。卢光照编辑了《齐白石作品 集》,这套巨著分为绘画、书法篆刻、诗作 三大部分,卷首为白石老人亲自撰文并手书 的序言。卢光照怀着对恩师深厚的爱戴,为这套书精心谋划,挑选画作,编纂校订,倾 注心血。这套书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 人争相购买收藏,使白石老人的艺术得以广 泛传播。

卢光照根据自己多年来学习积累的资料和绘画的实际经验,撰写了《历代画家故 事》一书,具体生动地评述了中国古代几十 位画家的生平活动、轶闻趣事,使该书具有 知识性、趣味性、启迪性和可读性,很受社 会欢迎。香港尔雅出版社将该书多次再版, 不少年轻学子受其影响,从而走上学习美术 专业的道路。

卢光照在中国美术史论方面有深厚的修养,编辑过多部美术专著和一大批古典美术 画册,其中有:李浴的《中国美术史纲》、 闫丽川的《中国美术史略》、俞剑华的《中 国画论类编》,还有《宋人画册》《芥子园 画传》《唐宋画家人名辞典》《宋元明清书 画家年表》和《中国历代书画篆刻家字号索 引》等。《宋人画册》(与王靖宪合编)1989 年荣获了莱比锡国际图书艺术展览金奖、中 国优秀美术图书奖金奖。《中国画论类编》 1991年获得了中国优秀美术图书奖铜奖。这些巨著的编辑出版,影响深远,是今天美术 学子的必读图书,也为他日后的创作奠定了 坚实的理论基础。编辑工作是一项很繁琐、很辛苦、很枯 燥的工作。卢光照每天都要审阅大量文字和 画稿,评判优劣。

在人美社的资料室中,保留着卢光照 1959年用钢笔写的《齐白石印谱说明》: “一、这套印谱共三册(外附边款拓本一 册),刊印320方;二、这些印均齐白石自刻 自存者,现为齐白石纪念馆收藏;三、其中 ‘古潭州人’系李立所刻,‘齐白石金石文字 印’、‘长沙齐璜白石书画印’二印系张越承 所刻,误收。‘加我三年成百寿’一印,风格 不类齐白石,存疑。”卢光照细心缜密、一 丝不苟的编辑精神可见一斑。

卢光照默默无闻,不断推出新人,为他 人做嫁衣裳。这些工作不仅受到了广大读者 的欢迎,也得到了许多作者由衷的感激。

2011年,时值人民美术出版社成立60周 年大庆,人民美术出版社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了五个展览,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人民美术出 版社出版成就展。

在我向刘云山、马凯等国家领导人介绍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成就时,我会让他们看 一张如同邮票大小的饼干票。这是20世纪60 年代特有的物件,是一位作者寄给编辑的心 意。要知道,在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有人 送给你一张3两面值的饼干票,该是多大的 礼!这个饼干票就是从作者写给卢光照的信件中找到的!由此可以看出卢光照与作者之 间的情谊。

李苦禅的儿子、画家李燕曾讲了这样一 段故事:“‘文革’前夕,卢叔叔(指卢光 照)给我父亲编8开精装画册,稿子都下工厂 了,‘文革’开始了。眼看书出不成了,卢 叔叔不甘心,去印厂交涉,要出一批页子送 给我父亲,趁人美社还没瘫痪,开出了1000 块的预支稿费。那时候1000块钱真是钱啊! 家里没舍得花,‘文革’一抄家,以为没有 了。几年后,我母亲偶然在一个抽屉里垫的旧报纸下面,发现了这1000块钱的存折。当 时我们家正困难得很,这笔意外劫余之资真 是救了大急!”

卢光照在人民美术出版社任编辑的时 候,除了完成本职工作外,业余时间全部投 入到画画上。他办公室里有一个镜框,经常 变换着装进他的新作;他的作品故能得到周 围同志的支持和鼓励。

每次在人民大会堂开会或看节目,我都 要在卢光照绘制的巨幅国画《千顷藕花送清 香》前盘桓片刻。这幅长5米多、高3米多的 水墨大作气势磅礴,构图谨严,笔断意连, 相互呼应。此画荷花怒放,叶大如盖,荷梗 如臂,两只悠然自得的野鸭跃然纸上。每次 看到这幅作品,我都从心底由衷地感到身为 人民美术出版社一员的骄傲。

人们都说教学相长;我以为,编创也可 以相长。卢光照在编辑岗位上做出了杰出的 贡献,在绘画创作上也自成一家。

自1934年至1957年长达23年间,卢光 照经常到齐白石的住所看望,拿着自己的新 作,当面聆听老师的教诲,每次必有新的收 获。吉林美术出版社在出版《齐白石绘画精 萃》时,竟然误把卢光照的作品《灯荧》收 编了进去。可见他深得“齐派”大写意之精 华。历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由卢光照编 著、责编的部分美术论著及画册竟达到乱真 的程度。他说:“我的画,初学时是大气磅 礴的,那是因为是临老师的样子。”

1952年,捷克斯洛伐克驻华大使馆的 文化参赞何德理其卡拜访齐白石老人,何先 生问:“齐白石老人,你得意的弟子画得最 好的是哪几位?”老人沉默良久,对他说: “有李苦禅、李可染、王雪涛、许麟庐、卢 光照......”可见卢光照在齐白石老人心目中 的位置。

卢光照的堂号为“思齐堂”,一是怀念 恩师之意,二是有“见贤思齐”之意。齐白 石老人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画在 似与不似之间”。卢光照一生不忘遵循老师 的教诲。

“文革”期间,卢光照下放到湖北咸宁 “五七干校”。此时,他已年过半百,干不了 重体力活,连队让他和许麟庐一同放鸭子。

那时,我也随父亲到文化部“五七干校”,曾去过他们放鸭子的西凉湖。他们虽然住在茅草搭的牛棚里,但都是性情中人, 颇注重生活情趣。记得草棚两边,如同对联 一般挂着两溜甲鱼壳,让我们羡慕不已!在“五七干校”后期,他们可以忙中偷闲地看 书作画。许麟庐画鳜鱼,凶猛生动;而卢光照的国画《小鱼》和《干校小屋》则充满了中国画 1996年情趣。他在《小鱼》上题记:“十年动乱期 间,余躬耕咸宁干校为鸭倌,以水为屋居, 此景习常所见。”

卢光照从人民美术出版社退休后,全身 心地投入花鸟画的创作中。他虽是白石老人的门生,但是能够博采众长,从任伯年、吴昌硕、李苦禅等名家的身上汲取养分。在他 的作品中,既有吴昌硕、李苦禅润泽苍浑的笔墨,又有白石老人质朴天真的情趣。

 他说:“我悟出这个道理,就刻苦努 力、学习、磨炼几十年,到了65岁以后,才 在我的画作上有了较大的转变。我的画逐渐 放开了,气魄逐渐大了,用笔逐渐老了,功底逐渐深了。”尤其是晚年,卢光照的大写意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作品更为洗练,强调 内容,天然去雕饰,率性天真,浑然天成。 他认为“佳作来自认真与随意之间,认真易板,随意则率,欲不板不率难矣哉。”

他的画更强调内容,强调内心的快乐。 在画册《卢光照程莉影近作集》中,第一幅 《盛荷》,表现的是传统的荷叶游鱼,他是 这样题款的:“鱼游荷叶东,鱼游荷叶西, 鱼游荷叶南,鱼游荷叶北,此鱼之乐也,余之心情舒畅不亚于鱼,故每喜画此。”他表 现的是鱼乐,更是自己内心的快乐,而且希 望将这种快乐带给读者。

卢光照作画不求形似,而求得其意,可 谓“得意忘形”。不论是荷,还是藤萝,是 八哥,还是游鱼,都在强调其特质,而非形 态。他又在所画《猫雀图》上题道:“画不 在形似,重在神肖。若斤斤于形似,假照相 机可耳,何必绘画哉!”他笔下的猫厚重洗 练,猫尾以浓墨一挥而就,省去不必要的细 节,把猫天真有趣的神态表现得一览无余。

他说:“未来的中国画,有赖于今天的 努力实践。没有尖兵,不足以探前程,路不 可以一条,四面八方,才能各揽其胜。还要 走‘立交桥’,不要‘钻山洞’,前行不以 后行之缓而卑弃之,后行不以前行之急而诽 之,同心向前,中国画必有光明前途。”

《仿童画》是他仿5岁外孙女的画而 作。画上题:“老夫兴来学儿童,人老不能 再还童,稚气不足矣。七十八岁卢光照自看 自笑。”他还有一幅《芙蓉肥鱼》,鱼是鳜 鱼,鳜鱼本是凶猛的鱼种,然而在他的笔 下,却显得如此可爱。一任童心、爱心表露 无遗。

晚年的卢光照似乎更偏爱画鸡,尤其是 雄鸡。他笔下的雄鸡姿态昂扬,鸡冠血红, 栩栩如生。雄鸡一唱天下白,喻示着画家自己的雄心不老,也充满了对祖国欣欣向荣的 憧憬。

《荷叶荷花满地塘》 卢光照 中国画 1999年

卢光照的别号叫“三不子老人”。三不 子,即“不摆架子,不充壳子,不当孙子”。 “充壳子”是四川话,不懂装懂叫“充壳子”。即不摆架子,不做不懂装懂的事,不卑躬屈 膝。他在画作上常常题有“三不子老人卢光 照”。他认为,一定要堂堂正正做人,老老 实实作画。他认为画品即人品。他在一幅 《莲实》题道:“君爱莲有花,我爱莲有 实,耍花腔不如老老实实,质之天下正人君 子以为然否?”这就是卢光照的处世哲学。

卢光照性情豁达,他有一方“一钱不 值,万钱不卖”的闲章,表达了自己对艺术 与金钱的看法。在一幅题为《老来红》的画 幅上,他有这样的题字:“人生不满百,知 足便无忧,欲壑本难平,攀比增人愁,红颜 来去匆,莫负少年头。”这种无功利目的的 艺术探索,使卢光照的作品格调高尚,让人 们得到艺术享受。

卢光照晚年经常参加社会活动和公益事 业。1985年4月,他作为中国画家代表友好 访问团的副团长访问日本,与日本书画界进 行画技交流,受到日本书画界的高度评价。 1984年,他应邀参观我国首次考察南极的 J121号航船并当场题词作画;他还参加了我 国通讯卫星“东方红”及“神舟一号”上天 的庆祝活动,并留下巨幅画作。

卢光照被国务院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 馆馆员。他每年都参加由中共中央统战部和 国务院办公厅举办的由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 的春节、中秋节招待会。多年来,他曾为 中南海、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天 安门城楼等处创作了多幅特大尺幅的花鸟 画。他还主动为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为 修复长城,为残疾人基金会、亚运会、台湾 海基会,为香港、澳门回归等捐献画作,以 表达热爱祖国的一片赤诚。他的作品《大展 鸿图》《松鹰》《鸡冠花雄鸡》作为国家礼 品,分别赠送给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爱 尔兰前总统帕特里克·希勒里、日本前首相 海部俊树。他还是日本国际艺术协会评审以 及日本富士美术金奖获得者。

卢光照先生的作品多次在海内外举行个 展和联展。1997年5月,他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了大型个人画展。王光英、何鲁丽、万国全 等国家领导人和书画界同仁出席该画展,盛 况空前。

我以为,卢光照先生既是才华横溢的艺 术家,也是我们十分尊敬的编辑家,他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金招牌!

 

下一页无界 ——尼跃红、董雅、冯小红、林乐成四人艺术作品展上一页中国画之美(一)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201404期
· 《中国书法史论》 ——书家大师的谆谆教导
· 从维米尔的起居室到夏尔丹的厨房 ——二者风俗画之比较
· 在2014年春季拍卖中展望艺术市场
· 绘者何为 ——简论“回到形式本身”的艺术主张
· 中国画之美(一)
· 无界 ——尼跃红、董雅、冯小红、林乐成四人艺术作品展
· 再认知 ——1895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系列大展综述
· 重返单纯 ——吴山明执教50年、从艺60年中国画艺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