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当代书法——值得开掘的价值洼地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1-10 20:39:42 | 出版社: 《收藏投资导刊》杂志

法国汉学家熊炳明曾经说过,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书法对推动中华文明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是相通的,琴棋书画、茶道、中医、太极等等艺术形式虽然表现方式有所不同,但在精神层面都能找到共同之处,而了解、懂得了书法,也就掌握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密码。因为书法不仅是一门艺术,还是记录中华文明的唯一载体。作为艺术形式,书法与国画堪称“姊妹”,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学习书法,可以不学习国画;但学习国画,没有扎实的书法功底和较高的书法水平是断然难以取得理想成绩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说书法是国画的内核也不为过。就艺术价值而言,书法与国画应该不相上下,但市场表现却并非如此。我国古代和近现代的很多画家,同时也是书法家,可他们的书画作品价格相差非常悬殊。一般来说,大部分书画家的画作比书法作品能贵几十倍。例如明代大书画家陈继儒的绘画作品单件最高价已达5040万元,而其书法作品(长手卷)不过200多万元。徐悲鸿的绘画作品单件最高价已达2.6亿元,而他的书法作品最高也不过300多万元。齐白石、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等大批近现代书画家的书画作品价格也都存在如此差距。不少以书法名世的古人,如米万钟(明代)、王澍(清代)、查昇(清代)、李瑞清(清代)等,他们的作品平均价格不过十几万甚至几万元。近现代诸多书法家,如伊立勋、马公愚、来楚生、萧娴、潘伯鹰、来楚生、王个簃等人的作品平均价格也都是区区几万元,与与之同期的画家如今的市场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书画界历来有“好字不如烂画”一说,但此种说法一定是存在严重的偏见。深谙传统文化精髓的著名书画家孙其峰先生认为,书法其实比绘画更难。的确,绘画是一种具象表达的艺术,因为是对生活中实物的表现,普通大众相对容易看懂、易于接受。无论画得好坏,总有一些形象在那里,容易讨人喜欢。而书法不然,汉字人人识得,结构、笔法、章法等要素处理得好坏,人们一目了然。另外,从题材和表现手段来看,绘画所表现的对象千变万化,运用的色彩五颜六色,可借鉴的途径广博多样;而书法表现的对象只有数量有限的汉字,结构笔画是必然固定的,传达方式只能是白纸黑字。然而书法又是中国独有的艺术门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前人树立起了一座又一座的丰碑,后人要独辟蹊径,写出自己的面貌和风格何其难也。然而,书法艺术源远流长、绵延不绝,其蕴涵的神奇独特的东方精神吸引着一代代书法人士耕耘跋涉,一方面体验古人心迹,接受文化密码;另一方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捕捉世界万象,修心修德,诉诸笔端,创造出了与时代相适应的不同的书法风貌,与其它艺术形式一起,汇成了浩瀚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大海,其价值理应得到充分的重视。尽管从长远来看,市场的好坏并不能完全决定一门艺术价值的高低,但毕竟市场表现了当下人们对于一门艺术的价值的认可程度。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书法,尤其是当代书法板块,是值得挖掘的一块价值洼地。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活跃期从2003年“非典”算起,至今已有10余年。10年来,中国古代、近现代书画、油画、瓷杂、玉器等诸艺术门类中艺术品的价格大部分都以几何级数增长,得到了市场的充分认可。而当代书法的市场价格上升幅度却差强人意。

放眼拍卖场,还健在的当代书法家的作品还为数甚少,仅有沈鹏等屈指可数的几个书法大家的作品成为了拍卖市场中的“硬通货”。当代书法板块也仅在少数几家拍卖公司设有专场。人们总会发出这样的疑问:群众基础最为广泛的书法,尤其是当代书法作品,竟然不为艺术品市场的引领者、集散地——拍卖公司所看好?通过与大拍卖公司负责人的接触得知,他们目前不看重当代书法板块,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工作量不少,但利润不高。当代书法家的作品目前最贵的也不过5万/平尺,与上拍的其它作品的价格相差甚远,所得佣金自然也较少,但征集工作所耗费的精力却并不少。二是当代书法家不懂得珍惜市场,买家热情不太高。不少当代书法家有点名气后,热衷于以低廉的价格进行私下交易,例如参加笔会、走穴、委托画店或网店出售、自作自卖等等交易方式,而上拍的作品往往价格较高,调动不了买家通过拍卖公司购买的积极性。三是有上拍卖场“做价格”的嫌疑,影响了拍卖公司的声誉。一些当代书法家急功近利,希望在短时间内通过扩大名气获利,自我炒作。对于拍卖公司而言,这种佣金不高、获利不多的拍卖行为,自然不愿牺牲公司的信誉给予配合。四是当代书法家不太懂得市场配合,对创作水准要求不严。艺术市场对作品的质量和数量都有严格要求。艺术品数量过多,其价格要不断攀升就必然会受到制约。对一些大量重复创作的当代书法家来说,如何控制数量是个严重的问题,这也降低了拍卖公司推介当代书法家的热情。

短期而言,这些因素是拍卖市场不愿意推广当代书法的原因;长远来看,当代书法的确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因此当代书法作品就成为了当前拍卖市场价值洼地的最大板块。之所以下如此论断,原因在于:一是当代书法价格低廉,作品价格与艺术价值形成了巨大的落差。许多人会认为当代书法作品与古代作品相比价值相差很大,孰不知,中国书画历来就有“今不如古”的感叹,世界艺坛也莫不如是。客观而言,艺术都是具有时代性的,当代书法家在笔墨工夫上因种种原因可能难与古代大师相比,但在书法趣味、装饰效果、体制章法、展览效应等方面因为时代的进步还是有所突破的。当前,绝大部分成名的当代书法家的作品每平尺不过几百元、几千元,最贵的大家也只有几万元。与姊妹艺术——国画动辄每平尺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价格相比,差距不是一丁半点。大家都知道“书画同源”的道理,古代大家大多书画皆精,而当代很多成名画家在书法上都很薄弱,这不仅影响了其作品的水准,也制约未来的发展,然而市场还是给予了高度认可。不少功力深厚、风格独特的书法作品却得不到市场认可,这是不正常的。市场迟早会做出修正。二是古代、近现代书法作品近几年原来越受到市场重视,必然助推更多的人来关注当代书法。黄庭坚《砥柱铭》价格已达4亿多元;一平方尺的曾巩《局事帖》也超过1亿元;过千万的古代书法作品也越来越多。某些同等尺寸的书法作品超过了同时期绘画作品的价格,“好字不如烂画”的老观念在当今收藏界正在逐步扭转。当代书法直接胎息于古代书法,那些笔墨精湛、有所创新的当代书法作品必然会乘势而上。三是当代书法的一级市场已经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不少作品只要价格合适也基本成为“硬通货”。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书法热”至今兴盛不衰。艺术品市场的活跃也带动了不少画廊、画店代理、经销、推广当代书法作品,再加上近些年书法网站的大步发展,催生了数以千计的网店经销当代书法作品,且销售额动辄就能达到数百万元。楼堂馆所、私人宅邸挂上书法作品也已司空见惯。这些都为书法市场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上升空间。四是当代书法的创作形成的“百花齐放”的格局,为市场提供了丰富多样、数量充足的书法作品,基本能满足喜好书法人士的需求。目前,书法的学习、培训、创作已形成了立体的良好格局:长期学习有各大学、专业院校的书法专业;中期学习有学院开设的高级研修班、导师工作室培训班;短期学习有公立、私立的培训班等等。平常还有各种大赛、展览、笔会、采风、研讨等方式,为书法爱好者切磋交流提供平台。这些无不为书法家创作水平的日益提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动力。同时各种大赛、考级、权威专家的认可以及一级市场“以脚投票”的方式也为书法家分出了一定的层级,为收藏投资者提供了充分的选择便利。

书法市场正逐步兴起,当代书法板块如春天的一片沃土,也不断萌发着新苗,谁能成为其中的园丁,将来定能享受到金秋的喜悦。

( 文/本刊记者 尧小锋)

下一页“当代艺术垃圾论”戳破了谁的小心脏上一页2013年秋拍备战 ——市场行情强势回暖 拍企策略稳中求变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收藏投资导刊第七十九
· 郑华星:收藏佛像不要太功利
· 从钢铁到寿山石 ——企业家黄开枢的藏石之路
· “转型艺术圈”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 中国“胭脂”——徐龙森
· 2013年秋拍备战 ——市场行情强势回暖 拍企策略稳中求变
· 当代书法——值得开掘的价值洼地
· “当代艺术垃圾论”戳破了谁的小心脏
· 宋庄艺术节:“土豪”都跑哪里去了?
· 王晓文:收藏是为了更好地享受文化 ——专访北京歌德拍卖董事总经理
· 艺术品保险中西合作能否打破国内“三无”壁垒
· 启功书法为什么越来越“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