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当代艺术垃圾论”戳破了谁的小心脏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1-10 20:16:30 | 出版社: 《收藏投资导刊》杂志

秋天果然是个值得期待的季节。在距曾梵志亿元作品成交香港苏富比短短的不足一个月的时间里,另一起“天价”艺术品收藏事件再度点燃了国内艺术界的热情。

2013年11月5日,在纽约佳士得夜场拍卖中,由某维也纳藏家送拍的毕加索作品《两个小孩》(900—1200万美元)以超过估值一倍有余的2816.5万美元被万达集团收入囊中。作为国内知名地产企业,万达集团对于艺术品的收藏向来都是挥金如土。然而,以如此之高的价格来收藏一件西方现当代艺术品,万达此举仍被很多业内人士看作是中国企业对于西方艺术品收藏的一次大手笔。

大手笔往往会引来大争议。就在万达集团艺术品收藏负责人郭庆祥忙着接受各大艺术媒体采访的同时,很多关于万达集团此次收藏目的的猜测也多了起来。有观点认为,万达集团的大手笔收藏是在进行另类的企业宣传炒作,还有人直接对于本次所拍标的即毕加索作品是否值这个天价提出质疑。当然,企业宣传也好,价值过高也罢,种种负面猜测终究只是本次国内企业大放异彩于海外拍卖市场的小小插曲而已,不能从根本上动摇此次万达集团收藏盛举的历史意义。然而,就在众人还沉浸于国内企业对于西方艺术品收藏观念改变的喜悦当中之时,或许是兴奋过头的郭庆祥却在一次网络访谈中对中国当代艺术进行了抨击,并明确表示“中国当代艺术绝大多数都是抄袭西方,甚至被投机者利用,毫无价值,我们绝不会收藏”。在谈到对新近出现的两件国内当代艺术亿元作品的评价时,郭庆祥甚至用“丑态垃圾”暗指曾梵志的作品。

此言一出,立即震动了整个国内当代艺术界。著名批评家吕澎就撰文直接批评郭庆祥“没文化、没知识、没教养”,知名策展人程昕东也直言郭庆祥此番言论“愚蠢、无知、可笑”,并用其真实经历告诉郭庆祥,“中国当代艺术价值早已被国际所认可”。然而,不管驳斥郭庆祥“中国当代艺术垃圾论”的大腕有多少,也不管这些大腕用了多么直接的言论来证明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有多大,其结果终究还是无法改变的。翻看万达集团的收藏历史,在其收藏名录当中,吴冠中、赵无极、李可染、潘天寿、石鲁、吴大羽、张功慤、石齐等众多近现代艺术名家的作品都赫然在列,而其藏品数量如果真如郭庆祥所言的“一千多幅”的话,那么,这份收藏名单其实已经对其收藏方向进行了很好的说明——只有近现代而无当代。

既然这样的收藏方向早已非常明确,为什么现在郭庆祥的一语直言却引来众多当代艺术圈大腕的集体反击呢?其实道理很简单: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仔细梳理这起纷争,我们发现,其实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是否已受到国际认可并不重要,中国当代艺术本身的价值是否被低估甚至被忽视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两件亿元拍品促动下,中国当代艺术界的自尊心已经过度膨胀,甚至变得有些敏感或神经质,一旦出现任何否定言行,就会被视作挑衅。哪怕只是一句话,一句“圈外人”的过激言论,就足以引发中国当代艺术界的激烈反应,就像刺破了已膨胀如鼓的气球的外皮。

郭庆祥的一句“国内当代艺术是垃圾”所勾起的过度自尊反击战,其实和支撑中国藏家在海外拍场挥金如土的民族自尊心一样,既冠冕堂皇,又荒唐可笑。

(文/司徒)

下一页宋庄艺术节:“土豪”都跑哪里去了?上一页当代书法——值得开掘的价值洼地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收藏投资导刊第七十九
· 郑华星:收藏佛像不要太功利
· 从钢铁到寿山石 ——企业家黄开枢的藏石之路
· “转型艺术圈”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 中国“胭脂”——徐龙森
· 2013年秋拍备战 ——市场行情强势回暖 拍企策略稳中求变
· 当代书法——值得开掘的价值洼地
· “当代艺术垃圾论”戳破了谁的小心脏
· 宋庄艺术节:“土豪”都跑哪里去了?
· 王晓文:收藏是为了更好地享受文化 ——专访北京歌德拍卖董事总经理
· 艺术品保险中西合作能否打破国内“三无”壁垒
· 启功书法为什么越来越“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