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 100x110x30(平均每件) 我和朱乐耕的导师施于人是同班同学,我学习陶瓷要比朱乐耕早20年。新瓷本身的艺术语言,进入到纯粹的现代艺术的语境中去表达自己的追求和自己的艺术观点。他在这一时期,有一个追求是非常明显的,就是将自己的陶艺创作与现代人的生活空间,建筑环境空间结合起来。因为他看到的,是人类的生活方式已从工业文明进入到后工业文明时代,人类的生活空间几乎被工业化产品所包围、笼罩,完全失去了与自然的交融,与人的情感的交流。改革开放使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发展很快,但是可以看到一个世界性的普遍问题,那就是在一个商品经济的环境中,如何解决自己精神平衡的问题。大家要通过旅游去体验不同的文化空间,去观看不同的人文景观。而我们要看的人文景观,不仅是中国佛教的庙宇,像山西的大宅院,北京的四合院,还有内蒙的大草原、四川的九寨沟、香格里拉等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还应该有现代的、大型的公共艺术,这些公共艺术也构成了现代城市的新的人文景观。同时在这些与环境连为一体的现代公共艺术,在调节现代人的情绪,恢复现代人与自然的联系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朱乐耕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艺术转向,不管是体现在他对材料的认识上,在对艺术表现的题材上,同时也表现在他的创作目的上。 我认为,朱乐耕这些年来的陶瓷创作是从1997年中国美术馆的那次展览开始转向,在那次展览中,我们看到他做了许多生活器皿,这次艺术创作风格变化很大。从艺术的陈设空间走向了人类生活的环境空间,他让陶瓷艺术,从博物馆、美术馆中走出来,进入到人们的生活空间,进入到城市的人文景观中,这是他近七、八年在艺术上的变化。最成功的是他设计和制作韩国麦粒音乐厅陶艺壁画的科研项目,建筑与音响,与传统的陶瓷材质、釉色的结合,表现了大自然般的陶瓷语言,作品具有历史意义。后来又结合了韩国建筑环境艺术,把大自然的美直接用到了音乐厅的墙面上,室内外的空间上,应该说是很成功的。把传统陶艺和现代陶艺融合,又扩展到人类的生活空间,建立现代环境陶艺。在中国陶艺家当中,他是走在前面的,在学术方面,他给大家开了头,得到了韩国、中国深知日本陶艺家的一致赞赏。 朱乐耕的发展潜力很大,他在20年左右的时间中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和他的勤奋、刻苦有非常大的关系。记得那年我带国务院的相关负责人到朱乐耕的工作室参观,他在工作室里工作,长长的头发,穿着短裤、背心,满身都是泥巴。国务院的负责人对我说,他从没见过这样一个忘我工作的教授。 朱乐耕对陶瓷的热爱,在陶瓷界的同行中是有目共睹的。他对当代文化的思索、探索这一方面是看不见的,是通过他的作品反映出来的。他花了近20年的时间从事艺术创作,一天十几个小时,有形和无形的,融合在一起,有时无形的更重要。 朱乐耕身为陶瓷艺术家和陶瓷教育家,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和景德镇陶瓷学院担任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工作。在从事艺术实践和教学工作中,有些陶瓷家往往是抓住自己的特点并在形成自己风格上保持几十年不变,或在自己原有的风格上一点点提高。但朱乐耕不是这样的,他的创作从来是不停止的,当他在这个方面取得了进步,有了一定成果后,他又会反思自己,超越自己。同时还会根据时代的发展,为自己提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我觉得朱乐耕所走过的艺术道路,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创新的道路,而且也是一个不断思考当代人所处的生活环境,将自己的艺术和当代人的精神情感的需求结合在一起的路,如果有更多的朱乐耕,中国的陶瓷艺术会发展的更好。 总体上来说,到现在为止,中国的当代陶瓷艺术发展还是不够,表现在现代陶瓷艺术的创作和设计不够。现在的发展趋势需要陶艺家思考我们将如何引导当代人新的生活方式,如何影响当代人的艺术欣赏观念。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陶瓷同行需要转变观念,怎么更好地把我们的创作和设计融入我们时代的生活之中。 中国整个陶瓷人文文化都是从古玉器、青铜器、陶瓷器等这条线走过来的,传统固然好。但缺乏创新精神,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学习传统,另一方面还要面向现代,面向自然。欧洲、日本大学的现代陶艺的教学方法就是这样。 我在澳大利亚、美国讲学时,我经常看到老师带学生去搞创作实践,从大自然中寻找灵感,开车去森林、海边、湖边、山上去感受大自然,回头再进行创作。现在中国的教育,包括幼儿园、中小学、大学的教育都缺少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中国的教育是灌输式的,掌握基础理论来打扎实的基本功,但是缺少了解生活、理解生活的创作思维,这也反映在我们的陶瓷艺术教育中,想转变观念,不是一两代人的问题。但我认为朱乐耕在这方面做的很好,他的艺术创作一方面来自传统,一方面也面向现代和关注自然。他的许多创作灵感都来自自然的启发,包括他在材质的表达上,和现代人的情感特别贴切。最重要的是在他的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处处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而他为研究生开设的两门课程——生活陶艺和环境陶艺也是如此,这是他在景德镇陶瓷学院首创的两门新课,非常受学生的欢迎。 我虽然年龄大了,当我还是时时刻刻在转变自己的观念,我到国内的各产瓷区,看陶艺家们的创作。主要看的不是他作品本身,而是作品后面的思想,看看在他作品的背后是不是以人为本。我们永远要注意自己的设计观念,也就是我们的设计为谁服务?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要继承,要发展。但是,你的创作是为这个时代服务的,为这个时代的精神和物质服务的,不能脱离时代。就象在汽车展上搞一些概念汽车,那是引导人类生活消费的探索性创作,这些东西不一定是成功的,当它是具有方向性的。这一方面你不能不想,你时时刻刻想着,就能赶上生活的步伐。我认为朱乐耕就是这样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具有这个时代的探索精神,是中国这个时代陶瓷艺术创作与设计的引领者之一。从某种程度来说,他的作品代表着这个时代的方向,他是现代的,但是中国的,而不是西方的。我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中国有很多的陶艺家,一说到现代,就只是摹仿西方,一说到中国就只是摹仿古代。如果是这样,我们就不会有现代的中国陶艺了。这是我们一定要搞清楚的,现代不等同于西方,中国不等同于古代。我认为在朱乐耕的作品中,充分的表达了这一点,这是值得我们肯定的,也是需要我们去努力完善的。 (本文作者系:清华美院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顾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