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2009年这一段时期的探索,冯均雄在作品《无题》中似乎找到了一种方向。假如说在《无题》中,表现性的笔触相对平淡的话,那么经过两年的探索,在2011年到2012年这时期的作品中,艺术家对于事物结构的理解和表现性笔触的运用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大山包》、《版纳印象之一》、《和风细雨看山峦》、《下梅印象》都是属于这个时期的作品。《版纳印象之一》中充满力道的笔触,就如同植物的不屈、旺盛的生命力;《下梅印象》、《和风细雨看山峦》中灵动的笔触,比如描绘树木的寥寥几笔,轻挑而过,中国传统写意的笔法跃然于画面之中。从先前的探索到这一时期的作品,艺术家的自由心性融入到了自然的结构中,这或许是中国独特的老庄“自由游”式文化的传承,艺术家深受影响的结果。细心的读者应该能注意到,在《下梅印象》中,艺术家的笔触开始狂放,挥洒起来却无拘无束,成块的笔触不再是简单的排列,S形的和曲形的笔触随处可见,细碎潇洒的笔触被整合在画面中凌而不乱。同样值得品味的是,艺术家的每一笔,其色彩都不均匀,颜色外重内轻,多个笔触互相的并置相加,显现出丰富的视觉和心理韵律。所以说,画面中的写意又与中国传统的水墨写意有着不同的效果。 冯均雄近期的创作,有一个很认真的实践探索过程,这涉及到西方的形式语言的影响、本土的自然环境以及文化环境互相作用下的新环境等因素。在每一次写生中,冯均雄都要面临比如印象派、立体主义、表现主义的绘画经验问题——如何才能取得突破?从一系列的写生作品中可以看出,冯均雄并没有陷入到单纯的绘画经验里面,而是在进行一场关于绘画经验和自然经验、生命体验、文化经验的博弈。当代生活环境更新很快速,让作品“活在当下”是每一个艺术家在创作时的难题,经验的惰性是值得我们去警惕的,而冯均雄做到了这一点,笔者认为,这或者正是冯均雄作品的价值所在。 从冯均雄近五年来的写生作品看,艺术创作还是可以从风景写生中看到希望的。风景写生也能成为艺术创作,它们之间并非有绝对的界限。目前,风景写生作品在艺术品市场诚然未受到重视,关于风景写生作品的展览也不多,但必须要认识到的是,风景写生作品仍然具有学术研究的价值,冯均雄的作品就是其中的一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