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继承与拓展——王昕海与他的笔墨艺术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11-08 17:35:19 | 出版社: 《艺术生活快报》杂志

文/ 编辑 王青云 图片/ 王昕海工作室

夕阳68x68cm2002年

人类有记忆,有着长远的悲欢离合的历史,

一个民族如果沉溺在过度沉重的历史意识的重负中,则易削弱了他的创造力;

但是如果过度缺乏历史的眼光,那他的思想视野就会像阿尔卑斯山下的居民(原文特指牛群)那样的狭窄。

——陈鼓应

雪满靑岭38x85cm2002年

1980年,当王昕海还是一名童趣未脱的少先队员时,他就已经在中国艺术的最高学府——中央美术学院举办个人的画展,并且在展览期间挥毫泼墨,公开表演。

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曾为此做过一篇名为:Nine-years-old is hailed as‘another Picasso’in china 《九岁的神童被誉为中国的毕加索》的专门报道:被人们称为“天才”、“另一个毕加索的”的王昕海是一位有才能的艺术家,而他仅仅九岁,还是个戴红领巾的少先队员……从中国的传统水墨画到二十世纪瓦尔特•迪斯尼的各种迥然不同的风格,他都掌握得很好……如果人们对他的才能发生怀疑,只需要看一下昕海,这个刚上三年级的学生,展开宣纸、墨笔、颜料,用美国孩子贪看电视节目那种热情去作画,他的疑团即可消失。

当昕海的父亲(其父王同仁先生,乃是我国著名的写意人物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建议他在画上再加上几笔的时候,他翘起头,看了看自己的画,表示已经完善,而拒绝接受父亲的建议,观众们连连称赞。

国画大师陆俨少先生见昕海的画后亲笔题写:

幼儿奇嶷,一尺之苗,培之壅之,可拂云霄,百丈可期。观昕海小友画喜而题此 。

著名漫画家,时任广东省美协分会副主席、中国美协常务副理事廖冰兄先生,见昕海的画后大喜曰:

看了你的画,我这个画了五十年画的老头又高兴、又脸红。

荣宝斋书画鉴定专家 许麟庐先生为其题写:

小昕海画荷花有八大山人笔墨趣味往往成年老手不能及也。

被誉为神童画家的小昕海,在童年时就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要得益于他过人的天赋和良好的家学。不过要是想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有所作为的艺术家,仅靠一时的天分还是不够的,他还需要选择一条适合于自己的艺术道路,并且进行长期而艰辛的探索。而进入到80年代以后,伴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格局的巨变,1人们的价值标准亦呈现出模糊、含混的状态,并由此引发了道德观念等一系列的变化。价值观念的重构,使得既有的批评与创作的标准失效。因此,找寻“生活”与“艺术创作”的精神支点,是摆在王昕海等出生于70后艺术家面前的巨大困境。

随着80年代政治的逐渐“解禁”与随后90年代后期艺术市场的蓬勃发展,中国国内的艺术家获得了空前的“自由”。中国的艺术家从70年代末到新世纪来临之前,这短短的二十年期间,把欧洲历史上发展了一百余年的现代艺术迅速地“演绎”了一遍。2但最讽刺的是,当这些艺术家在为“艺术的自律”而进行创作时,却无法摆脱在当时文化领域中泛化的各种政治问题——无论作品的内容、母题以及形式如何翻新,这些作品都不可避免地与旧有的文化观念发生“批判”的关系,而超越了艺术本身的意义;而另一方面,当艺术家摆脱了政治的枷锁后,金钱又成了一个无形的“紧箍咒”,套在头上挥之不去。

1  2  3  


下一页徐冰——我的艺术方法上一页光影十年——访职业摄影师张哲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艺术生活快报》121期
· “我”中自在——访青年画家周广宇
· 邂逅“翡冷翠”——记“佛罗伦萨与文艺复兴:名家名作”展
· 璞素——文人雅致之境
· 光影十年——访职业摄影师张哲
· 继承与拓展——王昕海与他的笔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