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我”中自在——访青年画家周广宇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11-09 15:04:42 | 出版社: 《艺术生活快报》杂志

文/ 编辑 王寅峰 图片/ 周广宇

《浩然无涯》材料:纸本综合材料。--尺寸:44×81cm-2010年作

从美学上讲,真正的生活应当永远在别处,当生活在别处时,那是梦,是艺术,是诗。而当别处一旦变为此处,生活即展现了他的另一面……

真正的艺术是在生活中自然的、平凡的追求中默默地发生着……

一位优秀的艺术家会有自己特殊的语言,这也正是代表了艺术家个体的本身,但不可能只用一种语言来表达,高手可以控制和灵活运用语言。

所谓内在的真实就是思的真实,亦包括蕴含在作品中自然流露的个性语言选择。有限的体悟过程其艺术作品的高下就要看艺术家自己的修为了。三分天定,七分在人。

作画时如拘泥於形的塑造,往往会影响到笔墨的酣畅淋漓与激情和情感的释放,以写形之意,意形之法为上,心中既有形之状流于画上,必有形之势。待感受挥写殆尽之时,理性上升,这时可状写具形,以余兴写之,妙趣自得。粗笔大写,情如骤雨初至,余兴写形意似画龙点睛。

(周广宇艺术笔记)

周广宇-《得鱼》纸本彩墨-41×43cm-2010年

访谈:(艺术生活快报简称:艺 周广宇简称:周)

艺:你是何时、如何与绘画艺术结缘?在山东大学艺术学院时学的是什么专业?

周:我家可以说是艺术世家,祖辈都是手艺人,靠刻字为生。我父亲自学成才,自幼研修书法、制印、画像(炭精像)、国画、油画,无所不能,我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真正走上艺术这条路是我高二那年在父亲的指引下,开始接触绘画,这一画便使我深深迷恋,也让我从开始的要考大学到后来决定要和艺术终生为伴。我学的专业叫美术学,学校的用意是要给学生打下一个广泛基础,前两年就是打基础,学的东西比较杂,书法、篆刻、摄影、构成、设计、大部分艺术门类均有所触。大三开始分了专业,同学都说我色彩好应该选油画,我却偏偏对着干要入国画班,除了学校老师的教诲,学院还请了刘国松、范曾、欧阳中石等先生给我们做讲座。特别是刘国松先生的那次课,对我后来走上抽象彩墨艺术探索之路有很大的影响。

艺:在你的画中既有传统的韵味,又有一些西方大师的影子。比如说《浩然无涯》的色彩语言和星星点点的墨迹就让我想起西班牙现代主义大师米罗的作品,而作品《暮光之城》、《万家灯火》、《得鱼》又让我想起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大师波洛克的滴洒绘画。你是否受过这些大师的影响?上学时和现在最欣赏的大师有哪些?

周:影响肯定是有的,凡是被写进美术史的艺术家我都关注,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我觉得这些艺术家是经过历史考验的成功者。我是有着很浓厚的东方情节的,特别是后来做艺术品拍卖,见到无数历代名家大师真迹之后更使我的作品从本质上蕴含着东方艺术的精神,至于从作品形式来看会感觉是受了什么西方大师的影响,可能是时代的进程和现代化教育的结果。凡是好的、适合我口味的,我都会接受和吸纳。在这个地球上,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是相同的,无论你用什么方式和表现手法。至于说具体的欣赏哪位大师,没法一一列举,没有那个人能把艺术的美集于一身。艺术这东西只要你把你感兴趣的那一点做好了就是大师。有的追求空灵通透,有的追求浑厚华滋;有的追求简约,有的讲究形式。有的人问我画哪一派的??以前总是停顿无语,现在我告诉你,叫“我”派。

艺:你如何看待东方艺术中的写意与西方艺术中的抽象关系?作为一个在全球化语境下的艺术家,你如何看待东西方的这些艺术、文化资源?

周:这和东西方文化传承有关,和具体表现形式无关。耕作方式的不同和地域差异造就了东西方各自产生的不同文化,而文化的不同使东方产生了写意,西方发展为抽象。东方的写意更多体现的是东方文化精髓,具有历史传承性和延续性,而西方的艺术中的抽象是西方艺术发展到那个时代所产生的结果,具有阶段性和暂时性。无论是写意还是抽象都是一种传达手段而已,重要的是这种方式有没有真正的传达出你的生命体验,是否与天地同流。在全球化语境的趋势下,文化艺术互相交融、互相吸取、借鉴已成事实。艺术需要创造,但不要舍本逐末,互套用一句老话: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1  2  


下一页邂逅“翡冷翠”——记“佛罗伦萨与文艺复兴:名家名作”展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艺术生活快报》121期
· “我”中自在——访青年画家周广宇
· 邂逅“翡冷翠”——记“佛罗伦萨与文艺复兴:名家名作”展
· 璞素——文人雅致之境
· 光影十年——访职业摄影师张哲
· 继承与拓展——王昕海与他的笔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