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徐冰 图片/ 徐冰工作室 编辑/ 王青云 你生活在哪,就面对哪的问题,有问题就有艺术。 你的处境和你的问题其实就是你艺术创作的源泉。 ——徐冰 编者按: 1955年二月,徐冰降生在重庆,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由于出生当日下雪,这在当地属罕见, 故此家人为他取名为“冰”。出生后,徐冰随父母移居北京。由于父母均在北京大学工作,故此徐冰在北大校园中度过了他大部分的童年与少年时光,北大深厚的人文环境对徐冰的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还在幼儿园时,懵懂的小徐冰就从父亲的口中听到“中央美术学院”,并立下当画家的志向。史学家翦伯赞先生欣赏徐冰的艺术才能,并经常为他提供绘画材料。曾经,赵宝煦先生、张芝联教授,将收藏多年的画册、书籍和木刻工具交给徐冰,这些珍贵的资料对徐冰后来的艺术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74 年,徐冰拜油画家李宗津先生为师,李先生的油画深深地吸引了徐冰。 徐冰青少年时期的成长环境,并不是培养艺术家的理想土壤,但正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造就了他特殊的经验,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成全了他对艺术的追求:读小学时,徐冰就利用停课的时间,在家自习绘画、书法、篆刻、木刻、木雕和剪纸等,后研究美术字,写大标语,画漫画。中学时,徐冰承担起学校的美术课和美工宣传工作,经常作画至深夜。在“上山下乡运动”期间,徐冰来到偏远山区,在劳动之余他做了大量的农村生活写生,在开展地方群众文艺活动期间接触到民间艺术。 1977 年,徐冰被中央美院录取,被分配到版画系学习,授业于古元、李桦等老一代木刻家,并开始创作以《碎玉集》为总题的系列木刻版画。这些以乡村题材为主的小木刻使徐冰开始在国内外产生影响。 本科毕业后,徐冰留校任教,随后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在此期间,他对 “复数性”产生了兴趣,在1986 年与版画系年轻教员创作行为及装置作品《大轮子》。1987 年,徐冰开始《天书》创作的准备工作,闭门设计刻制两千余“伪汉字”。1988 年,第一阶段完成的作品在中国美术馆首次展出,《天书》在社会中引起了广泛的热议。 移居美国后,徐冰先后制作了:《英文方块字》(1994—1996),《 烟草计划 》(2000 年),《地书》(2003—2007 年),《何处惹尘埃》(2004 年),《凤凰》(2008—2010 年),等一系列重要作品,受到了国内外媒体及学术界的关注,并且于1999 年和2006 年先后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美国最重要的个人成就奖),以及“版画艺术终身成就奖”。2010 年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授予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 (注:此编者按仅选取了徐冰生平中的重要事件,重要作品以及重要获奖。) (跨版)1998年,加拿大國家美術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