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刘野:竹取物语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10-22 15:23:16 | 出版社: 《当代艺术》杂志

《红色战舰》 120x140cm 布面丙烯 1997年

艺术家的特立独行

刘野很容易被人贴上“沉默不健谈型”的标签,但熟悉的人都知道,这只是因为对于玩笑,他有着自己的原则。刘野的幽默是温和的,他说自己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一名为人民服的公共汽车司机,那种崇高感虽然无法在绘画中实现,但是在当了画家以后,他觉得自己很适合做这样一个有着无限孤独感的职业,也喜欢着在北京的一面生活一面创作。

对待艺术,刘野总是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观察角度:“画人物模特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其完整性,不可以省略‘脚’的部分,因为我更容易做出‘脚比脸重要’的思考,并且在整个过程中最注重的是坐在这把椅子上的这个人所坐的这把椅子……”也许特立独行是艺术家的群体个性,但这种个性确是刘野与生俱来的。“当时在美院,壁画系工作室的宗旨是‘民族’和‘民间’,我比较抵触这种风气,后来一次创作课,我交给老师的作品是‘两个骷髅’—— 一个人的骷髅和一个羊的骷髅,还附加了一把弹弓……”从此老师便认定刘野在骨子里就是一个叛逆的孩子,即使平时表现的是一位尊敬师长、团结进取的好同学。在大学三年级,刘野选择了远赴德国留学,从此开始了自己一个人的海外生活:“刚出国的时候特别想家、想回国,我常常都会拿出自己带在身边的那些小时候的照片来看,然后对着照片开始画画……”刘野作品里面的儿童形象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最早的那些经常出现的“小男孩”,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也像极了他本人。

《阮玲玉》 60x45cm 布面丙烯 油彩 2002年

“刚到德国的一年左右时间里,我都停在‘找不到方向’的状态上。观看一场场的展览后,那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样式,对我产生了强烈冲击。”在迷茫的第一年,他尝试过行为艺术,也创作过一段时间的抽象画,实验性的使用各种材料:“记得有一次我专门跑到建筑商店里去买那种小袋包装的水泥,回到画室自己勾兑调和后当颜料用,创作完的这幅抽象作品,画幅不大,但是很有‘分量’。”当时他创作的一些抽象的作品也参加过展览,但是没有什么反应,刘野说这可能是因为作品本身很空洞,自己都没意识到,也可能太受样式和形式的限制而无法打动人,后来他把没卖出去的剩下几幅都毁掉了,这样做的原因用他的话说是;“只有把它们彻底地清除掉才能真正地重新开始。”

一年后刘野渐渐意识到,重要的是找到一个最普通的形式,一个最适合自己表达、最想表达的形式进行创作,“大多数绘画开始于一块白色的平面,这块平面是纯洁的,画家把情感与精神赋予它,用独特的形式。真正有说服力的、打动人的是情感,这也是艺术最本质的内容,过多的形式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只会让我反感。”后来的作品也不再是因为想家,而是渐渐地把他“自己”画了进去,这是在某种程度上找到了刘野自己真实的情感,动之以情的创作日趋成熟起来。二年级时候有画廊找到刘野谈作品代理,虽然并不是什么有名气的大画廊,但是对于当时还是一名在校学生的他来说,这简直是像做梦一样令人特别兴奋的事儿,这让他在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鼓励,由此坚定地告诉自己要继续努力地画下去。

1  2  3  4  5  


下一页陈坚,寻道水色淋漓上一页让传统年轻起来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艺术汇》九月刊
· 品味生活 陶瓷新贵
· Josef Strau: 锻炼从头开始……
· 空间中的伟大旅行
· 明清官帽椅,藏万象于极简
· 擒纵时间的精度
· 让传统年轻起来
· 刘野:竹取物语
· 倪景飞:家的收藏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