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期的铜镜,受儒家影响深远,尤其是东汉章帝以后,因为提倡以儒家标准选拔官吏,“学而优则仕”,所以,铜镜铭文就多了不少“宜官宜侯”的吉祥用语。这种官本位的铭文,成为东汉铜镜典型的形象符号。铜镜虽然还是天体,但其光明的意义逐渐远去,辟邪的成分也日益淡化,人们对镜理妆,更在意的是升官加爵。当这些愿望无法实现的时候,追寻神仙庇护的意愿再次甚嚣尘上,并主导了东汉晚期直至三国时代的铜镜世界。
东汉早期铜镜:辟邪升仙
东汉早期,基本上继续了西汉晚期的传统,浓郁的谶纬迷信思想也继续笼罩在新王朝的华盖之上,改朝换代后,老百姓并没有因为南阳刘姓的崛起而放弃原来的生活方式,自然也不可能因为新王朝的建立而改变固有的信仰和理想追求。即使从东汉第二代皇帝开始,发自内心地想将孔子的儒家学说发扬光大,但西汉晚期的谶纬迷信已经深入人心,西汉以来的生活方式没有重大变化,在文化方面无法立即和旧王朝一刀两断,因此,表现在铜镜图像及其制作理念上,也基本上还是博局镜的天下,改换的一点就是把歌颂王莽的新朝字样去掉,实质性的升仙、辟邪内容则没有根本改变。
东汉中期铜镜:宜官宜侯
东汉中期,由于受近百年的儒家思想浸润和熏陶,尊经重儒的理想信念逐渐在社会上传播开来,尤其是东汉王朝选拔官员的标准改变后,重视像孔子那样的道德修养,博取一个好的名声以获得推荐资格,进而走上做官道路的进取模式,迫使人们不得不就范于儒家思想。于是,铜镜设计理念也在这样一个潮流中,发现了重大变化,“君宜高官”的铭文成为主导。
这个时期的“宜官镜”图样大致有两种类型,一是繁复型,二是简约型。繁复型见于西安地区,如《长安汉镜》2000SZM M1:1、1992XYL M158:9变形四叶纹镜,其连弧纹虽然被由内而外再次接近铜镜边缘,但因为连弧内填充了复杂的对凤等纹样,太阳光芒的形象因此被逊色了许多(图1西安变形四叶纹镜拓本)。山东滕州市七区种刁乡东种刁村出土的内行花纹镜,整体形状显示出一种极其简约的印象,典型表现是镜缘的素面宽大,八角连弧纹依然安置在内部,环绕镜钮的是柿蒂纹,4字铭文则装点在柿蒂的间隙(图2滕州内行花纹镜)。西安地区出土的“君宜高官”镜,铭文不再像西汉时期那样环绕成带,而是以方块印章的形式分布在镜钮四周,每一个方块内一字或四字,印章之间装饰狮虎禽兽或云气(图3西安君宜高官四兽纹镜)。(全文见《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第2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