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幻想(2)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12-01 09:59:19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弗里德里克·利普曼从格雷戈尔·赖施(Gregor Reisch)1503年出版的《哲学珍宝》一书把最重要的美德概念划分为知识、道德和神学三个方面中受到启发,认为从这三个方面出发恰好可以把丢勒的这三幅画合为一体。乍看起来,这个说法好像还说得通,但可惜的是,我们在丢勒的真实生活中找不到任何证据能证明他自己的确把这三幅画看做一个整体。在出售、交换或者赠送自己的画作的时候,丢勒有时的确会把1514 年创作的两幅画放在一起(《忧郁》和《书斋中的圣哲罗姆》),但从来没把三幅作品都放在一起过。

现在,我们只能认为这三幅画是相互独立的作品。但是,它们又同属于一个大家族——丢勒的表现艺术画家族,就像在《启示录》木刻组画和《四使徒》中一样,在这三幅画中,丢勒的内心思想得到了生动的展现。但是这三幅“大师版画”的确与丢勒的其他作品有不同之处:它们是丢勒的内心独白。丢勒对上帝的虔诚和信仰使得他在《书斋中的圣哲罗姆》中看到了一种相似的精神,在《骑士、死神与魔鬼》中为自己的道德准则找到了方向,而《忧郁》则见证了一个艺术创作者和思想者的悲与喜、成功与失望。

圣哲罗姆这个主题一直不断牵动着中世纪艺术家们幻想的神经,吸引着他们不断用各种绘画技巧和手段来创作这一主题的作品。一位将希伯来《圣经》翻译成拉丁文的学者帮狮子把脚掌上的刺拔掉之后,狮子成了他忠实的伙伴,这位圣人坐在山洞里(同时也是自己的书斋)写作,忏悔时会用石头击打自己的胸口,从孤独中体会力量和平静。所有这些都是绘画和诗歌最好的题材。丢勒本人非常喜欢圣哲罗姆,阿格妮丝肯定也不例外,所以她才会拿着以圣哲罗姆为题材的画到市场上和教堂里去卖。从1492 — 1521 年间,丢勒创作了一系列关于圣哲罗姆的画作。第一幅是1492 年的木刻画,它描绘的是圣哲罗姆放下了手头的翻译工作,帮狮子把脚掌上的刺拔了下来。1496 — 1497 年那幅版画中的圣哲罗姆正在做忏悔。1511 年和1512 年的木刻画中首次明确展现了精神的元素,圣哲罗姆的工作被分成了两个阶段。在1511 年的木刻画中,这位老人正在书斋里安静地写作,狮子眯着眼睛,像是快要入睡了,尾巴蜷缩在两只前爪之间。而在1512年的木刻画中,这位隐士和翻译家将目光从深奥的文字上转移开,好像在向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基督像寻求帮助和救赎,而狮子似乎也感受到了这种紧张的气氛,不安地转动着眼睛。在同一年,丢勒又创作了一幅圣哲罗姆画,这幅画在技巧上和精神上都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丢勒版画作品《书斋中的圣哲罗姆》

 

从创作时间上讲,1514 年的版画《书斋中的圣哲罗姆》居于“大师版画” 中间,但是这幅画对主题的刻画却是这三幅画中最深刻的。圣徒哲罗姆不再是一个只停留在传说中的人物,他已成为博学和睿智的象征。他居住的山洞在原来的艺术创作中还有一些洞穴的影子,寒冷、阴沉,但是现在却变成了一间温暖、舒适的后哥特风格的书斋;狮子也越来越像家里的宠物,悠闲地眯着眼睛,它旁边还有一只狗蜷睡成一团。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子照进屋里,巨大的葫芦悬挂在屋顶,就像是家里常见的植物一般。即便是这个简单的葫芦,也没有逃脱学识广博的研究者们的视线,他们要追寻它隐藏的意义。根据康拉德·冯·梅格吉恩伯格(Konrad von Meggenberg)在1500 年出版的《自然之书》,伍斯特曼认为这个葫芦是一种“香甜、完美的水果,象征着与世俗断绝联系的圣徒”。窗台上摆着的颅骨,比旁边的书和靠垫重要不到哪儿去。随意摆放在地上的拖鞋与整洁的屋子形成对比,给人一种愉悦的感受。红衣主教的帽子挂在墙上,人物头顶闪烁着光环。所有的一切是如此平静,甚至连标记着丢勒姓名和日期的牌子都不是立在画面里,而是平放在地面上。画面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那就是光线,从窗棂中透射进来的光线照射在屋顶和地面上,使整个屋子充满了生气。而事实上,从艺术传达的角度来看,屋子甚至比画面的人物更加重要,因为它向我们传达了从圣哲罗姆那专注的神情中无法传达出来的东西。丢勒的这幅画非常契合当时的艺术情调。1519 年,丢勒在画圣安东尼版画时再一次采用了这种人物全神贯注于某件事的画法。画中的人物正陶醉在阅读的快乐中。他紧紧抓着自己心爱的书,全神贯注地阅读,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连窗外的美景都无暇顾及。

1  2  3  4  5  6  7  


上一页幻想(1)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第五章 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