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现当代陶艺 拍卖背后的文化缺失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9-19 11:05:28 | 出版社: 中国证券报社

2011年春拍,各大拍卖公司大举推出当代陶艺板块,并斩获颇丰。笔者发现,虽然媒体在春拍之后对现当代陶艺拍卖颇为关注,但这些拍品大多还是移植传统中国画的瓷绘作品,或者是传统文化中有着象征和寓意的题材。例如,吉祥如意、多财多富、竹报平安、日进斗金、龙凤呈祥、寿星罗汉、十二生肖等。这些拍品从器物造型到主题内容与当代艺术的时代风貌相距甚远。

中国为什么没有优秀的现当代陶艺作品?

设备匮乏阻碍中国现当代陶艺的发展

假如有机会参观一些国内顶级的美术院校的陶艺工作室,如清华美术学院、中央美院等,他们使用的窑炉、拉坯机等陶艺设备大部分是从德国、日本与美国进口的,很少可以看到国内的品牌。优质陶瓷设备的欠缺,供陶艺教学及个人工作室使用的材料釉色等匮缺是目前国内陶瓷艺术教育发展的一大障碍。

欧洲瓷器诞生于1709年,比中国晚了近千年。然而,凭借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西方国家在陶瓷化学与陶瓷机械设备、温度测试、陶瓷材料研制、制作工艺与烧成等各方面获得了较大的发展。18世纪中期开始,随着西方国家的科技发展与国力增强,欧洲与日本瓷业的兴起与发展,中国瓷器的生产与外销逐渐衰落,加之满清政府的腐败与社会动乱,中国陶瓷辉煌的历史实际上在19世纪初已经画下了句点。

20世纪50年代,现当代陶艺教育在美国兴起。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欧美与日本等工业先进国家在陶瓷材料,成型工具,烧成设备等领域的研发作出了巨大努力。然而中国艺术院校的师生却必须在景德镇或其他陶瓷产区才能买到陶瓷材料。国内陶瓷业者在陶艺材料用品的开发、生产与供应方面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现当代陶艺教育的偏颇

中国传统美术教学法则就是临摹。这种程式化教学模式易造成学生墨守陈规,缺乏创新能力。笔者曾经看到国内某大学陶艺工作室的全班同学都在搓细细的泥条,用相同的盘筑技法临摹一件新石器时代的三足陶鼎。全班学生的作品长得都一样。教师用训练技术工人的方法来教授美术,这些学生4年以后走出校门还会有创意吗?

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创新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学习传统不是为了继承,而是为了超越。景德镇瓷器技法在清三代达到了顶峰,今天的艺术家应该思考的是以何种陶瓷艺术代表我们这一特定的时代。

另一种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的原因是中国教育体制中的“近亲繁殖”。一个非常出色的学生获得了学士学位,该校教授就会鼓励继续在本校攻读硕士学位;当他某天获得硕士学位以后,教授就鼓励他在留校任教。颇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态。但是,对于学术界来说,既不利于学术知识的互补原则,也不利于学生自身的知识面扩展。


 

陶艺创作中的同质现象

中国陶瓷产区的传统陶瓷工艺形成了各自的地方特色。如景德镇青花、粉彩,醴陵釉下五彩,龙泉青瓷、宜兴紫砂、佛山公仔,为陶艺家的创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同时也因此使国内许多陶艺家作品带着明显的陶瓷产区的烙印。许多陶艺家作品的材料、工艺、烧成温度等基本上一目了然,没有悬念,没有震撼。这是陶瓷工艺技法的同质现象。

在美国,每个陶艺家使用的材料工艺、烧成温度都不完全相同。许多陶艺家拥有自己的窑炉,一件作品可能在不同温度中反复烧制了十多次。许多陶艺家致力于材料工艺与创作观念的个性探索,希望掌握一门与众不同的艺术语言和工艺上的绝活。

现当代陶艺理论缺失

中国的现当代陶艺发展至今已有20余年,出现了白明、左正尧、陆斌、杨志等一批热衷于现当代陶艺评论的艺术家,也曾获得了皮道坚等少数主流美术评论界人士的关注。今天,中国陶艺教育已经普及到部分大城市的中小学,大有成为一种美术基础教育的可能。但是整体而言,国内至今尚未出现一套完整的陶艺理论体系。

现当代陶艺理论落后于陶艺教育的发展,许多陶艺界同仁说不清楚当代陶艺的鉴赏标准, 媒体上也很少看到有深度的现当代陶艺评论文章。一些陶艺家运用传统陶瓷的美学理论叙述现当代陶艺作品或展览,有些张冠李戴;有人甚至认为当代陶艺是没有审美标准的。笔者认为,现当代陶艺评论应该与主流美术理论相结合,在当代美术语境中讨论。

现当代陶艺收藏市场有待成熟

无论哪种艺术品,进入艺术市场需要两大参考指标:学术指标与市场指标。权威批评家的著作论文,专业刊物,重要的学术性全国展览、权威性的专业博物馆、大收藏家的藏品及相关内容通常都是学术界或艺术市场经营管理者的研究对象,同时也是收藏界用以参考的学术指标;另外,具有社会影响力,信誉较高的画廊与艺术品拍卖公司的成交结果,往往是艺术品的价格指标。两者在艺术收藏界产生的影响即学术导向与市场导向。

就国内目前现当代陶艺现状而言,还缺少重量级的陶艺家以及权威的陶艺批评家,也没有权威性的现当代陶艺博物馆或著名收藏家,更没有成熟的现当代陶艺市场与收藏群体。

下一页给传承一个理由——记名表百达翡丽上一页方兴未艾的新媒体艺术收藏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收藏投资导刊第二十九期
· 心相观照——浅析戴荣华的陶瓷艺术
· 跨界艺术来袭
· 谁在跨界
· 艺术价值应主导市场价格——访摩帝富艺术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黄文叡
· 方兴未艾的新媒体艺术收藏
· 中国现当代陶艺 拍卖背后的文化缺失
· 给传承一个理由——记名表百达翡丽
· 艺术品金融化的多视角解读——“2011中国艺术品收藏与投资高峰论坛”精粹
· 悟在艺术品藏间——访周氏王朝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总裁 百得利融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松波
· 艺术品基金如何寻找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