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大学共占地七百七十余亩,其中勺园旧址占三百余亩,另外的土地分别是买了徐世昌的鉴春园、张学良的蔚秀园、载涛的朗润园,改建而成的。由此可知,在燕京大学附近,有不少官宦世家的私家宅院,王世襄家的园子便是其中一所。刚进入大学的王世襄,因对医学专业毫无兴趣,自然无心向学,学校旁边的园子便成为他驰骋游玩的新天地。在这片园子里,他种葫芦,养鹰,养鸽子,养狗,经常笼络各路玩家来园子里聚会。这在当时被人认为是不务正业,更是纨绔子弟的表现,但王世襄却乐此不疲。 王世襄家的园子面积很大,仅在里面玩还不够,他还邀请以前曾经结识的各路玩友到园子里居住。有京城养狗名家荣三、南苑的李宝宸、小红门的郑三,等等。在广泛的交游中,他结识了与他不同出身层次的各路朋友,从这些平民朋友身上,他明白了生存的艰辛、世事的多变。这一段少年经历,或许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他在以后的人生低谷中,以乐观的心态来面对,而不会像一些生活在深宅大院中的富家弟子,在厄运来临时,唯有躲在一隅空念着以往的高高在上和富贵荣华,而在现实生活中手足无措,甚至坐以待毙。 在燕京大学读医学预科的王世襄,并不是一个优秀的学生。相反,他以差等生闻名校园。王世襄对学医实在没兴趣,读了两年,很多课程不及格,差点被学校开除。当时燕京大学有个规定:在某个学科实在念不下去的学生可以转系,转读与现读专业跨度比较大的专业,如果成绩及格,还可以在燕京续读。于是王世襄就从医学预科系转到了国文系。 王世襄出身书香门第,家中一直都聘有私塾先生教授国学。尽管王世襄从小贪玩,私塾学习也并不按部就班,但由于他对诗词歌赋天生的爱好,学习起来也十分的投入,这使得他的国学底子打得非常结实。 转入国文系之后,由于王世襄的基础好,他由医科系的差等生一跃而成国文系的尖子生。王世襄看到老师教授的课程他都会,感觉没有什么好学的,玩性更大了。养狗捉獾,韝鹰逐兔,养蛐蛐,种葫芦,玩得不亦乐乎。 王世襄在国文课上不改少年时的作风。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刘盼遂①在燕京大学教授文选课,让每个人写一篇文章当作业上交。王世襄仍旧以钟爱的鸽子为题材,以《鸽铃赋》为名,引经据典,挥洒成章,撰写骈文一篇。王世襄不仅未受呵责,反而得到了刘盼遂老师的赞许。刘盼遂读着他写的《鸽铃赋》,频频点头,称赞他孺子可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