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信仰与文明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3-25 11:32:47 | 出版社: 中国当代艺术基金出版社

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物质的丰富始终取代不了精神的充实。而作为人对人生和世界的终极价值的关怀与追求,信仰是人类文明与精神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支持人类前行的内在动力与精神源泉。它的存在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意义与存在的价值,个人有限的生命也在不断得到继承的信仰中无限延续。

信仰最初的诞生也源于个体生命对于自然、天地以及世界的认知,它的形成往往与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地理环境密不可分。因此,不同文明语境中拥有着不同的信仰体系。中国传统文化中并没有信仰一词,它来源于西方。居于庙堂的儒家以及处于田园、庙宇的道家与佛教,是中国文化中信仰体系的主要代表。不同于西方,在数千年的传统社会里,中国人的信仰中并没有出现至高无上、独一无二的精神偶像或是对信仰有着明确与固定的解释,它往往更多呈现为的个人对于天地、自然的不断体悟。西方人对于上帝与真理的滋滋追求,在中国也并没有大规模出现——中国人并不愿意把自己的信奉过于具体化。中国人相信没有固定的永恒,正如对于自然,中国人的思维更多是模仿而非改变,万事万物会随着自然的变化而演变。

但随着西方工业文明在世界世俗层面的取胜,中国人的信仰观开始受到冲击,尤其是20世纪,西方文明的大规模进入,加之中国社会内部的动荡、革命与文化运动的此起彼伏,使得中国的文化价值系统开始崩塌,建立于此基础之上的信仰观也开始动摇。于是,在一段时间内,西方舶来的精神价值与哲学思想似乎成为了中国人的出路。我们开始急于抛弃固有的观念,以获得新的发展。但历经了百年的实验,在这条道路上的探索并不成功。因此,在经济、科学不断趋于发达的今天,中国社会却面临着严重的信仰危机。

如何重建文化信仰的问题已摆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面前。显然,西方文明并不是中国未来的模板;由于文化传承的断裂,传统社会的价值观念在今天也并不适应。适合中国当下社会的信仰观仍然需要我们进行积极追求与探索。本期《艺术时代》以“信仰”为主题,邀请一批学者、艺术家、批评家就此问题展开探讨。对于良性价值观的重建,一直是《艺术时代》杂志社努力践行并期望最终实现的目标。我们也希望,此话题的探讨能够对于当下的精神、文化建设有所裨益。信仰是个人内心充实与精神力量的来源,也是人类获得最终幸福的保证,它的重建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下一页艺术时代上一页多多:耕犁之美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艺术时代2011年第一期
· 当代艺术的境遇与变迁
· 把风暴引进更高的城邦
· 微言大义
· 灵魂的队伍
· 2010中国当代艺术金酸莓奖
· 2010中国当代艺术金棕榈奖
· 当代精神的艺术救赎
· 心灵的自由与人性的回归
· “在线人间”水墨的“民国风”与影像的“流变性”
· “视觉运动”架上绘画研究系列之一
—— 一种艺术内部问题研究的绘画(节选)
· 王广义:“雾状思想”与“不确定”
· 多多:耕犁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