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年春节前几天的一个深夜,著名民歌歌唱家胡松华先生打电话给梅先生,直入主题:“七十五岁了,又唱假声,应该说难度比真声更大,你是怎样找的,水音还挺足,有点奇了。”胡松华先生的《藏族赞歌》,从建国十周年“东方红”至今,红了五十年了,他的疑问是学术性的。梅先生说:“最近,我也和身边的人研究,想有一个较科学的答案,不单是“牛排+苹果+睡眠”形象化的了,好在过几天全国政协又要一起开会了,见面,我也要向您请教,您前几天的唱,声音还那么棒”。接着梅先生就给我挂了电话,说了这事。 这个题目是我们三年来常谈的,每次的演唱,他总要问我怎么样,我说连《宇宙锋》原板第一句“发恩德”的“发”字都可以不毛,“发花辙”啊! 有不少观众和爱好者问梅先生:“您老七十五岁了,声音是怎么出来的,水音还挺足。” 梅先生总是很平静地说:“小时侯王幼卿老师教得好,父亲引导得好、教得好。再有一点,要喜欢音乐,民族的、通俗的、西洋的、古典的,我都喜欢,都有借鉴。平时少生气,不要不高兴。多吃苹果。”从我而言,对葆玖先生从知道到认识、共事近五、六十年。打李三爷(释勘)给我写条子,引见杨畹农老师,先后学了十年,从倪秋萍老师学了四年,和卢文懃老师合作写《梅兰芳唱腔集》前后四年,为了继承传统,多少做了点实际的事。最犯难的,算是这次电影《梅兰芳》,有十出戏的片断,请梅先生配1916—1930年之间梅兰芳的唱念。难题啊!毕竟梅先生当时已经七十三岁了。 二○〇九年中国电影华表奖发布,电影故事片《梅兰芳》得了故事片大奖、导演奖、女主角奖、新人奖、技术奖,五个奖。我当晚没有给梅先生打电话,我把发奖晚会全录下来,事后再交给梅先生。给陈凯歌导演发了一个短信,谢谢陈凯歌导演在发表得奖感言的最后,特地说了一句“感谢梅葆玖先生。”今天证实了我们“不干预”的做法是对了,电影有电影艺术的规律,我们不太懂。为此,我们专门看了国际上得过大奖的人物传记故事大片《莫扎特》、《巴顿将军》、《甘地传》等等,发现和我们的《梅兰芳》异曲同工,真真假假,根本上为主题服务,为观众服务。 为了梅派艺术在电影中不失真,也不能落到陈凯歌导演十几年前另一部电影、得了戛纳奖的《霸王别姬》中的京剧表演,其京剧专业水准远低于电影技术水准到了不相称的地步。梅先生特地写了一张委托书,委托我作为合同上的总策划人,进入摄制组,对京剧艺术部份承担责任。我虽然学习梅派艺术也近六十年了,见过真佛,但毕竟是外行,所以我又特请迟金声老师对当年的前后台、戏班的一切规矩,把把关,迟老师八十多了,还亲自到了片场。 中影集团的启动是二○○七年一月二十日,韩三平先生传达了广电部对电影《梅兰芳》的期望和开展的步骤。梅先生(京剧艺术总监),杜家毅(总制片人之一)和我参加了会议,主创人员也给我们一一介绍了,晚上韩三平先生在中影集团请我们晚宴,其中小米粥和老玉米、多种水饺对我们上海人来说,印象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