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入世”笔墨——台湾水墨画家李奇茂访谈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10-21 13:03:32 | 出版社: 中国证券报社

记者:李教授从上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创作之路,在艺术世界的探索中有什么经验和我们一起分享?

李奇茂:我非常努力学习中国传统艺术,把传播中国艺术、承传中国文化作为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在中国水墨领域有所建树,对社会有所贡献。

笔与墨是中国绘画的两个重要因素。中国绘画的精神依托二者实现。水墨艺术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精神呈现。我的创作始终本着齐白石的一句话:“万物过眼皆为我用”。绘画源于生活,艺术作品是智慧的累积和民族文化的结晶。同样,艺术也无年龄界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时间在流逝,可我还是年轻人的心态,这是保持艺术创作活力的重要因素。

记者:艺术创作中对您影响最大的艺术家是谁?

李奇茂:齐白石先生是我最佩服的艺术家之一,我一直遵循着他的笔墨思想并将继续传承中国水墨文化。齐白石作画游走于出世和入世思想之间。他画一个秤、一个耙子、一个酒杯,将艺术与生活高度融合。他把诗句变成画文,可见对生活的高度提炼,也印证了书画同源的道理。

记者:李教授诸多水墨作品如《春夏秋冬》、《河鸭》、《长城》等,既展现了传统艺术的深厚功底,又不乏现代观念,可谓与时俱进,您怎么理解传统与现代,又如何将二者完美统筹在一起?

李奇茂:我借黑白水墨、传统线条,表现题材丰富的现代生活。过去中国文人讲到素养、品位时多以“黑白”为上选,现在也依然是现代视觉艺术的常用元素。我的作品基本包括两个内容:一是中国乡下题材,表现各地风土人情的景象较多。二是个性创作,中国画重意境,强调内心感受将意境融入创作。以《春夏秋冬》为例:“春荷”淡淡,叶子的绿色连成一片;“夏荷”叶子尤为浓厚;“秋荷”只需寥寥几根荷杆呈现;“冬荷”较特别,除一半的题款,基本都是留白,题款的字也只露一半在外面。正是出于意境的考究,如老子哲学理论:无形即有形。作品《长城》酝酿了几十年,但却在一小时内运用“草书”形式一气呵成,这是用“心”观察的过程,也是物象通过笔墨再造的艺术表达。

记者:您的作品题材广泛,物象表现生动,创作过程是怎样的?

李奇茂:我的专业是动态素描,除了大尺寸画作需要构思和草稿,一般多是现场创作。我现在不断洗心、养心、养性,用简洁的方式处理画面,形成更多的趣味性和由繁到简的笔墨意境,追求绘画的精神性。

记者:作为艺术家和学者志士,您也做了很多与艺术相关的公益事业,到各个国家地区弘扬中国艺术,可以和我们谈谈您的想法吗?

李奇茂:我很重视儿童教育事业,包括移民的华侨子弟的教育。50年中,我每年到各个国家地区进行作品义卖,义卖的款项作为教育经费交给当地学校,希望给未来人才的培养多创造一些机会。韩国大学、美国旧金山大学分别建立了李奇茂画伯基金会和李奇茂艺术基金会。但是个人力量毕竟有限,我希望更多人加入这个事业。除此之外,我多次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云南财经大学、南京大学,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做演讲。我的展览在世界各地展出逾百次,做中国文化的传播者是我的荣耀。“艺术”让人拥有美好崇高的身心与人生,所以画家应该回馈社会,这是文化艺术工作者的责任。

记者:您怎么看待大陆的艺术发展,和台湾有什么不同?

李奇茂:台湾艺术家50年前开始接触欧美艺术,所以创作形式较开放、多元化,大陆的画家有很强的创造力。两岸的艺术教育重在协调,要从基础做起,在艺术教育、创作、交流中形成更多共识,为下一代创造好的发展机会。建议建立艺术评鉴制度和鼓励发展诚信机制良好的拍卖行,艺术市场进入良性循环,对我们的后人和两岸文化艺术交流很有意义。

下一页辨酒识签——解码法国AOC红酒的几个线索上一页展示中华智慧  再现城市繁华——访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展示总设计师、中央美院院长潘公凯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收藏投资导刊第一期
· 展示中华智慧  再现城市繁华——访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展示总设计师、中央美院院长潘公凯
· “入世”笔墨——台湾水墨画家李奇茂访谈
· 辨酒识签——解码法国AOC红酒的几个线索
· 翟健民:看好未来十年艺术市场
· “限量版”陶瓷的商业操控
· 刀下留真—— 印人白石老翁
· 揭开波尔多红酒的历史面纱——走进波尔多红酒与红酒贸易博物馆
· 识年款辨宣德
· 张大千书画作品拍卖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