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李青:似是而非的艺术混合体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10-14 13:47:19 | 出版社: 内蒙古日报社

出生于1981年的李青是中国当代最年轻同时也是最有才华的艺术家之一,他涉猎的媒介非常广泛,绘画、装置、录像、摄影等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他为公众熟知并广受同行的关注与肯定,得益于2005年的“南京三年展”上。这个在中国南方举办的非官方大型当代艺术展,接受了同样来自南方的李青的几件作品——那时他还是一个在校就读的美院学生——他展出了几张几乎相同的绘画,看上去令人困惑不已。好在这种困惑不久就被他作品中透露出来的有趣意义所解除:这组名为“大家来找茬”的绘画源于风靡一时的同名电子小游戏,当大家循着题目的诱导,异常认真地去寻找两幅并置的绘画之间的差异,却发现两者彼此之间没有一处是相同的,除了图式形象上的相似,找不出一处那怕是笔触上的完全相同点。在此后的创作中,李青似乎乐于和观众开这样的小玩笑。但这个“玩笑”显然是严肃和认真的,他希望大家以游戏的精神去认知绘画本质的问题,以及绘画发生的模式、语言和概念之间的那层关系。

如果仅仅停留在这种艺术形式上的探索,对于李青以及他的抱负、理想和责任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与那些只对革命斗争时期遗留下来的政治遗产专注的前辈艺术家们不同,李青在他的创作中灌注了更为悠久、古老而神秘的中国哲学和美学传统。这种文化精髓融合了他个人的才能与智慧,经过长期的消化、吸收之后,逐渐形成了他独特的审美思维以及艺术经验。正是如此,我们无论是从他的“大家来找茬”还是“互毁而同一的像”,甚至最新创作的“飘零”作品中,既看到了那种仿佛从太极八卦中演绎而来、万物都具备阴阳辩证关系的多义性;同时又感受到了含蓄的、偶发的、拓扑的、不确定的东方式的美学特征。他既钟情于真实与虚构、现实与记忆、存在与流逝、消融与重生等等对立互驳的现象,又迷恋于事物之间那种相互依存的微妙关系。但他并没有因此遁入泥古和怀旧的虚空之中。对当下中国社会现实的关注,尤其是在时代急剧演进中,对生存状态以及人性精神层面的考察与关怀,让他的作品同时拥有了罕见的历史意识和现代性。而正是这个似是而非的混合体,使李青的艺术凸现了与众不同、独特的一面。

事实上,中国在2000年以后涌现的新一代年轻艺术家,是中国当代艺术史中最有活力、也是最具独立思考能力的群体。他们受惠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成长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不但受过良好的全球化艺术教育和训练,重要的是在创作上不再盲从于西方艺术的方法论。他们比前辈艺术家更清楚东西方艺术的差异,也更愿意回到中国当下火热的现实中来。他们的作品可能包含着西方艺术以往的经验,但表达更多的是如何对中国传统的文化经验的继承和回应。

李青无疑是中国这一代年轻艺术家的代表。正是他们原创性的发现、探索和尝试,才使得中国当代艺术的疆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博大和宽阔。

下一页飘 零上一页菌簇之生成“照顾计划——特雷尼亚克艺术计划空间”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当代艺术与投资第十期
· 动 物 性
· 边缘上的城市
· 菌簇之生成“照顾计划——特雷尼亚克艺术计划空间”
· 李青:似是而非的艺术混合体
· 飘 零
· “你如何在看”
· Clinchcrosscut 2008
· “射箭馆”
· X赌场,综合媒介,2010
· MX对话:徐渠与Marcue Gruedel